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我国财政审计的发展状况

2018-09-18

  【关键词】财政审计 审计监督 职责 趋势

  一、财政审计的职能

  在当前,审计部门要通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经济管理部门、地方政府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而作为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的财政审计,它的基本职能有:

  (一)经济监督。

  经济监督是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通过监督对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目标进行检查、考核和控制,防止目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审计机关就是运用适当的监督手段,防止财政管理体制在运转中出现偏差。在对财经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想要进行审查,把局部工作纳入全局统筹之中。对于财政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而言,由于存在着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的管理在优化方面的关联以及财政在经济政策方面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使得它必须坚持依法审计和实事求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实现监督的目的。

  (二)经济评价。

  要求在对某项投资作出决策之前,对其是否可行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地计算和分析。财政审计工作包括对各级政府财政经济活动的审查与分析,以及通过现有的资料,对财政经济活动的过程进行综合的评价。通过某种角度来观察,审计其实就是对被审计对象管理素质的评价。作好审计检查是作好经济评价的基础工作,对事物的真相做详细的调查是首要的,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再对其分析和研究,就能够得出比较客观的经济评价意见。只有评价得当,才能达到监督的效果。

  (三)信息反馈。

  所谓信息反馈指信息通过控制系统进行传输出去,然后收集反馈结果,并对由此产生的新信息地发送有影响,最后达到制约和实现目的的作用。审计监督要做好细微的工作,通过详细的审计调查,获取真实的资料,然后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综合分析、判断以及评价,为加强宏观管理提供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促进规定的修改与完善,从而强化国家的管理职能。

  二、我国财政审计实施的意义我国所实行的审计监督国家财政收支的制度,在使审计工作达到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要求方面,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对财政实施全面监督。

  指出《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审计方式从过去的“上审下”变成了目前的“同级审”和“上审下”。这种两种审计方式相结合的审计制度,不但在审计的领域方面比过去有所扩大,而且还加强了审计力度,实现了对真番财政收支进行全方位地审计。

  (二)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是否能持续快速的健康发展与财政职能是否有效发挥有着重要的联系,由此可看出财政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在贯彻宏观调控时,离不开审计监督工作,这是审计高级职能的首要任务,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对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是审计部门履行职责地重要表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政职能地要求。

  (三)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审计机关不管是从属与政府、立法机关还是独立部门,都把审计监督政府的财政支出状况作为首要任务,并把审计结果通报给上级部门。在我国,对政府部门的预算工作进行审计也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办事,这不仅合乎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完善地需要。

  三、我国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财政审计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发现了以下几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财政审计独立性难以保障。

  审计部门所担负的职责是监督政府部门资金使用的情况。但地方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上属于地方政府管辖,所以不可能真正在监督地方政府时发挥作用。而行政型政府审计机构对本级财政的审计实质上就是对地方政府的行政工作进行审计。因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同为政府部门机构,使得其审计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审计执行与处理也得不到强化。由于地方审计部门监督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用钱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监督,存在的各类问题难以被暴露在公众面前,违规违法用钱行为的责任人难以受到应有的制裁,这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不利于将纳税人的钱用于造福社会。所以,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强化与保障财政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势在必行。只有保证审计机构工作的独立性,才能使审计工作在对政府部门进行审计时,不受干扰,提高审计效率。

  (二)财政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预算法的作用就是把审计监督作为对预算执行的一种制衡,但在具体实施时忽略了要强调各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需要由审计部门签署意见后才能上交给政府和人大进行批准的规定。这使得虽然在法律上规定了审计机关虽然有权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核,但在管理体系上又没有审计机关的地位。同时,审计理论根部上实际发展地需要,缺乏对实际工作地指导,相关的审计理论基本上解释当前的政策和法规。正是因为审计理论的不成熟,所以在实践中审计工作不会有大的成就。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