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

2018-06-05

课  时  教  案                                     

教学课题第二十四章 健康的生活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健康生活方式的含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了解,体会党和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我国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风。

重点难点重点: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和修改。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学生自主、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类有史以来就在与 疾病作长期不懈的斗争,至现代已经有许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但是一些疾病仍然困扰着人类,例如现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病——

学生: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医学知识很关心,那么你知道这些疾病的主要病因吗?

学生:食物中含脂肪、糖类、胆固醇过多,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吸烟易导致肺癌。……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这些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下面我们就通过94页的资料分析来共同探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讲授新课]

(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讨论。)

教师:看了这段资料,请同学们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用投影片打出)

 (1)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认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这段资料中,你还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学生1:1957年,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而在1999年,呼吸系统疾病从死因顺位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排在第7位以后。相反,在1957年,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6、7位的心脏病、脑溢血和恶性肿瘤,在1999年分别上升至第3、2、1位。

学生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等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造成,而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主要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死亡原因的变化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和行为因素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3:从这段资料的数据变化中我体会 到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参加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少吃脂肪含量高的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恰当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同时还应该尽力劝说周围的人 戒烟戒酒,从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