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2018-10-07

                        ——现代文阅读指导(六)
教学设想:
1、 现代文阅读,历来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考试说明》上对现代文阅读部分提出的要求,现将其分为六个专题来进行研究。本节课研究分析第六个专题。
2、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就一篇典型的文章讨论分析,归纳出几条逻辑思维的规律;然后就高考试题来验证;再结合练习复习、巩固。
3、 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教师只是个“导游”,引导同学们自己去分析文章,自己去归纳规律;借助实物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手段来辅助教学。
学习目标:
1、 了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考查方式。
2、 初步掌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思维规律。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XX年语文《考试说明》将以往对现代文阅读总体要求中“科技类文章”修改为“自然科学类文章”;要求考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又在具体的要求细则里,新增加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要求。
2、与以往的主要区别是:以前是以文体划分,现在是从阅读思维的特点来划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偏重于抽象思维;文学作品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能力,偏重于形象思维。弱化文体阅读,强化抽象与形象两种思维能力的检测,正是新一轮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新趋势。
3、从高考试题来看,目前考查的重点还是抽象思维能力方面,也即考查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板书)。
二、显示学习目标:
1、了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考查方式。
2、初步掌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思维规律。

三、课堂讨论分析:
课堂分析材料: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方法,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以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的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