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信息学竞赛辅导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018-06-02

江山中学 赵明阳

内容提要:在信息学竞赛辅导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笔者分三个阶段作了尝试,基础性课程阶段:激发学生乐学精神;发展性课程阶段:教师循循善诱;研究性课程阶段:学生成为创造的实践主体。

【关键字】信息学竞赛 学会学习  基础性课程 发展性课程 研究性课程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是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批准,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也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同步进行的一项竞赛活动。宗旨: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

数年来辅导信息学竞赛,笔者深切的感受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信息学竞赛辅导的关键所在。“学会学习”是学会知识的条件、基础和基本路径。一个人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不断地学会新知,而学习新知的过程也就是展开自身无限潜能、探究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过程。正因如此,托尔勒在《未来的冲击》一文中预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呢?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首先,笔者将信息学辅导活动分成三个基本阶段:

基础性课程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态度,掌握竞赛的规范语言pascal,熟悉简单算法;

发展性课程阶段: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态度,通晓竞赛所需的基础算法,在知识能力上有再生功能,具备编程解题的一般能力;

研究性课程阶段:培养学生探索态度、批评与创新能力,积累设计算法和编程的经验,能用开放性和多维性的眼光接纳新知识。

三个阶段的知识层次和教学要求不同,除了进入第三阶段学习前需要择优选拔外,学生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采取的是自愿原则,实行自然淘汰。显然,在基础性课程阶段和发展性课程阶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其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会学习”所必需的积极情感和认知活动,使得学生进入研究性课程后能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文按照以教师为主体(基础性课程阶段)à学生适度自主(发展性课程阶段)à学生基本自主(研究性课程阶段)的顺序,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基础性课程阶段:激发学生乐学精神

创造一个激发学生乐学的教育环境是消除课堂消极作用的杠杆,其中关键的两点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成功意向;创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快乐感。

1、树立成功的意向

乐学精神首先出自于由目标产生的意愿和自信。心理控制理论认为,个人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在有目的的状态下运动。从功能上说,大脑和神经系统组成一部极为复杂的“追求目标的机器”,当人在潜意识中为自己确立了成功的自我意向后,就能按这个指令朝成功的目标行动。学习也是如此。

在课堂上,笔者常向学生讲美国奥林匹克五项运动的金牌选手玛丽琳·金的一句至理名言:“成功=热情+远见+行动”。经常问学生:“你为什么参加活动,想学到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争取在哪个层次的竞赛中获奖,是否希望自己长大了成为计算机软件设计的专家?”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认清目标后,怎样实现目标的景象开始魔术般的出现。此时笔者再帮助他们在通往目标的路上设置所有的路标,并为每一个步骤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以后,他们在每一次活动中会乐此不疲的按照计划实施,每一步行动都使得他们距离梦想更近一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