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䜣简介

  奕䜣简介

  

  (yixin 1832—1898)晚清重臣,洋务派领袖。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咸丰元年)咸丰帝登基时封为恭亲王。1853年太平军北伐逼畿南,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年授都统、宗令等职。1855年母逝,为母争皇太后封号,忤咸丰帝,被罢军机大臣等职。1857年复都统职,1859年授内大臣。1860年英法联军陷北京,咸丰帝出奔热河,受命为议和全权大臣,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渐悉洋情,形成洋务思想。1861年奏请与英、法等西方国家保持“和睦”关系,全力对付“发捻”,变通清朝的外交、通商、教育制度以适应形势需要。在他主持下,总理衙门、同文馆相继成立。同年咸丰帝病逝,与两太后发动北京政变,将顾命大臣辅政改为两太后垂帘听政及议政王辅政,被命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享王爵世袭、亲王双俸等殊荣。对外主张“和戎”,以妥协保“和局”,换取外国支持,镇压太平天国。在购买外国船炮,训练新式海陆军,兴办近代军用、民用企业,推广西学,培养科技和外语人才,派出驻外公使及留学生等问题上持开明态度。1867年(同治六年)以倭仁等反对学习天文算学,反复与之论辩,力排众议,谤论遂息。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方实力派相呼应,促成清末“同光中兴”。因声望日高而受慈禧猜忌。1865年以“内廷召对,时有不检”,罢议政王等一切职位。经廷臣求情,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职,但撤消议政王封号。1873年又以“召对失仪”降郡王,旋复亲王爵。经两次挫折,锐气减刹。中法战争期间不轻言战,受言官弹劾。1884年4月(光绪十年三月)慈禧以“因循贻误”的罪名,罢免其一切职务,令家居养疾。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重被起用。9月授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同办理军务及内廷行走。又命督办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12月授军机大臣。虽膺重任,但暮年气衰,无大作为,反对维新派的改革主张。“百日维新”前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