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五单元作文《走进传统文化》

2018-04-08

  一、分析目前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让我们以自豪的心情去阅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古老建筑”,“神话传说”等。但是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神话传说”之类故事很男转述,不如舍去,本次习作选材还是以学生亲身体验内容为主。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

  根据单元例文,我拟定了两个核心目标:

  a.学习使用过渡句。例文——《赵州桥》

  b.运用总分段式,围绕一处细节写具体,成为一段话。例文——《赵州桥》、《一幅扬名中外的画》

  二、难点

  一是“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太大,学生不熟悉,他们连什么是“传统文化”都不是太清楚,要想写成文章,更是摸不着边,且容易离题;二是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该抓哪处细节写具体。

  三、作前准备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内容收集资料。

  类别

  内容

  婚丧文化

  吃“子孙饽饽”、走“麻袋”、喝交杯酒、端子孙马桶……

  饮食文化

  “吃”茶 、年夜饭、吃元宵、包粽子、年糕、吃月饼……

  节日传统

  春节、元宵、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节日传统

  民间工艺

  陶瓷、剪纸、泥塑、风筝……

  古老建筑

  白堤、苏堤、雷峰塔、六和塔……

  其他

  四、习作过关要求                                          

  1.达标级:不离题,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写一篇比较有重点的习作,字数在200左右。

  2.优秀级:在达标级别的基础上,做到具体,能按照一定方法(比如围绕总起句写,抓一处细节,或能运用过渡句),习作中心明确,语言生动。字数在200字以上。

  五、具体指导步骤。

  在习作之前,重点指导讲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与《赵州桥》。《赵州桥》一文,本是精读课文,可以抓住过渡句进行教学,为习作打基础。《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抓住第四自然段中抓一处细节写具体,此文虽是略读课文,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此段的写法,欣赏艺术作品,所以不妨利用精读法。

  为了孩子能顺利过渡到自主习作,采取的也是两篇例文,加一篇自主作文的方式。例文分别是《神奇的剪纸艺术》和《热热闹闹过大年》,自主作文,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独立创作。

  (一)指导习作《神奇的剪纸艺术》

  具体操作步骤是:

  1.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此段文字抓住名画中“桥北头”的情景,把画中骑马人差点撞到轿子,还惊吓了小毛驴的细节写得细致入微,非常传神。欣赏作品,就该如此。

  2.欣赏剪纸作品,投影出示。边欣赏边给剪纸作品起名,比如“公鸡打鸣”、“福娃闹春”、“飞龙在天”、“老鼠偷油”……

  3.学习刚才那段文字的写法,重点欣赏其中一幅作品。边欣赏,边说。根据学生的述说,提供相应词汇,写在黑板上,以供学生参考。

  4.指导文章开头和结尾。可以利用点题法,围绕“传统文化”展开,结尾可以首尾呼应。

  5.提供词汇:气氛、浓郁、机灵、滴溜溜、直跺脚、栩栩如生、有……有……还有……

  【学生习作】

  神奇的剪纸艺术

  陈一航

  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流传已久。尤其是碰到节日的时候,人们就喜欢剪一点小东西,比如花鸟鱼虫,福禄寿喜,贴在门上或者贴在窗子上,这样一来,过节的气氛就更浓了。

  老师给我们欣赏了几幅剪纸作品,这些剪纸实在有趣:公鸡打鸣、老鼠偷油、飞龙在天、大头娃娃、年年有余……一幅幅都是栩栩如生!

  尤其是“老鼠偷油”最为引人注目。那只老鼠非常机灵,眼睛滴溜溜地转,尾巴特别夸张,像甩着鞭子一样。老鼠偷了一杯油,可是油壶是漏的,油一滴一滴掉下来,眼看就要没了。老鼠急得直跺脚,连忙用嘴去舔……

  欣赏完作品,金老师说:“我给你们剪一只蝴蝶,如何?”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啊好啊!”

  只见金老师拿起剪刀,“咔嚓!咔嚓!”三下两下就剪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那金色的蝴蝶扇动着翅膀,似乎正要展翅飞去。

  告诉你,其实我也会剪纸,我会剪小鸟、蝴蝶、鱼……你也可以试一试哦!

  剪纸,确实是一项神奇的艺术。

  (二)指导习作《热热闹闹过大年》

  具体操作步骤是:

  1.学习《赵州桥》的写法。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两段文字,一是围绕总起句写,比如第一段的“赵州桥非常雄伟;”第二段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二是两段之间有个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所以我们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写一篇《热热闹闹过大年》。

  2.列提纲:

  题目:《热热闹闹过大年》

  (1)鞭炮响,年味浓,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开头略写)

  (2)过年是忙碌的。准备年货,贴窗花,贴对联……(围绕总起句,详写)

  (3)过年是喜庆的。拿红包,穿新衣,吃年夜饭……(围绕总起句,详写)

  (4)过年不但是忙碌的,喜庆的,还是热闹的。放烟花,看联欢晚会……(能试着运用过渡句,详写)

  (5)点题结尾。(略写)

  3.详细指导一段(围绕总起句写具体。)

  总起句:过年是忙碌的。

  分述:准备年货,爸爸妈妈忙着去超市买年货;奶奶忙着打年糕,折元宝;爷爷忙着买对联、窗花……(这段文字可以由学生叙述,老师趁机在黑板上板书重点词。

  【片段例文】

  过年是忙碌的。(总起句也可以独立成段)

  在我们家,爸爸妈妈是大忙人,即使过年也依然如此。他俩一早就开着车出门购物了。回来后,后备箱里慢慢的都是年货:火腿、香肠、酱鸭、山核桃、瓜子、花生、糖果,应有尽有。当然,爸爸最感兴趣的还是烟花。他会专程去一趟烟花市场,买回很多很多的烟花。等到大年夜那天燃放;奶奶也没闲着,早在十几天前,她就坐在家里念念有词,那是在折元宝,是准备给去世的阿太阿公的;爷爷更是忙得欢。买春联,剪窗花,都是他的事。

  5.提供词汇:忙碌、作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百花齐放、喜气洋洋

  6.按照片段例文的方法,写好其他并列段,并加上开头和结尾。

  【学生习作】

  热热闹闹过大年

  袁建涛

  “过年咯!”

  小朋友们总是最喜欢过年的,我也不例外。因为过年可以拿红包、穿新衣、吃年夜饭、放鞭炮……

  过年最忙碌的要属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了。

  过年前,爸爸妈妈早早地开始准备年货。挑个晴朗的星期天,我随着他们一起来到超市。挑上一些年货,带回家。爸爸喜欢买烟,因为他爱抽,爷爷也爱,所以要整条整条地买。妈妈喜欢买新衣服,她在服装店里转来转去,一天下来,全家人的新衣服就都有了。我喜欢零食,于是,爸爸叫我自己挑选;奶奶是我们家的年货制造机,她会做酱鸭,腌鱼干、咸肉,做香肠,每到过年,我家院子里都会晒满年货,很香很香;爷爷是清洁工,挑一个晴朗的日子,搞大扫除。把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过年,就属拿红包最开心。

  吃过年夜饭,我走到奶奶跟前,作个揖:“奶奶,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嘿嘿,一个红包到手了。走到爷爷跟前,作个揖:“爷爷,祝您今年70,明年17。”爷爷笑着摸摸我的脑袋,“调皮鬼!”又一个红包到手了。一天下来,我的袋子就鼓鼓的了,我把红包放在枕头底下,压岁。

  过年,不但是忙碌的,开心的,而且还是热闹的。

  当然,最热闹的时刻就是放烟花了。我们把事先买的烟花搬到院子里,午夜12点,家家户户都开始放烟花了。此时的夜空,百花齐放,好美啊!我们在烟花绽放中迎来新的一年。

  过年,是我们最开心,最快乐的节日!

  (三)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一篇习作

  1、总结方法。两篇手把手教的习作,是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写文章,有一定的方法,但是并无定法。所以可以告诉学生,也可以按照其他的方式写。

  2、布置任务:根据“作前准备”的内容,选择一个进行调查,然后列提纲。

  题材提示:元宵看灯会、吃饺子;清明包清明团子,扫墓;端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吃月饼,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守岁、贴春联;结婚习俗(洗脸,走麻袋,喝交杯酒,端子孙马桶,睡新床);吃茶;放风筝;陶瓷、泥塑……

  3.提纲举例:

  (1)放鞭炮

  ①过年要放鞭炮,围绕传统文化点题(略写)

  ②大年夜放鞭炮的热闹(详写)

  ③关于鞭炮的传说。(详写)

  ④结尾。(略写)

  (2)结婚习俗

  ①姐姐结婚了,有很多有趣的风俗(略写)

  ②各种凡俗礼节:洗脸、走麻袋、喝交杯酒、端子孙马桶、睡新床(概括叙述)

  ③挑选其中一个礼节详细描述。(围绕总起句写具体,仿照20课第四段的写法,详写)

  ④结尾点题或收尾呼应(略写)

  4.独立成文。

  (六)作后指导

  独立完成的这篇习作,只在“选材”方面略作指点,其他都是双休日回去完成。批阅下来,发现了几个明显的问题:

  其一:选材面不广,学生基本上写的是节日文化,比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尤其是“除夕放烟花”的内容最多。只有个别学生写了其他内容,比如《热闹的婚礼》。

  究其原因,估计是因为“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实在大得不着边际,学生对于这些内容不是很熟悉,最熟悉的莫过于节日,尤其是春节,他们印象最深刻,所以选材内容就集中到了一块。

  其二:个别学生有离题现象。这次主题是“传统文化”,老师也提供了相应的资料,按照资料,孩子选择了“端午节”,可是内容却是端午节这天她跟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闹了别扭。内容跟主题一点毫无关系。

  其三:纯粹是摘抄。这类学生是受了《盘古开天地》的影响,从网上抄了几个相关的传说了事。比如《“年”的故事》《屈原的故事》《白娘子的传说》……纯粹是摘抄,没有自己的东西。

  1.离题

  【作文诊所例文】

  端午节

  丰靖怡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可以买好多东西。(不是端午节,就不能买东西吃了吗?且端午节的习俗跟买东西也无关。)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来到人山人海,热热闹闹的超市。妈妈给我买了很多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有火腿肠、薯片,还有我最喜欢吃的东西……(此句重复,语言啰嗦,且与主题不符)这么多吃的东西,我舍不得吃一口,我要慢慢地吃。妈妈还买了一大袋子米。

  回到家,妈妈叫我拿一个大盘子。我说:“拿大盘子干什么?”妈妈说:“有用。”我问:“有什么用?”妈妈说:“叫你拿你就拿,啰嗦什么。”我说:“哦。”我拿起大盘子飞快地跑过去,一个大跟头害我摔了个四脚朝天。妈妈说:“你这么不小心!”我生气极了,跟妈妈闹脾气,不理她了。(此段文字,对于这篇习作来说,纯粹是废话!与主题毫无关系)

  后来妈妈来叫我吃饭了,我才下去吃。

  今天是端午节,我很开心。(开心吗?整篇文章根本开不出来哪里开心。)

  丰靖怡同学的这篇习作,除了题目和开头这句有提到“端午节”以外,其他的内容跟“端午节”的习俗完全不搭边,是一篇离题作文。如果总分30分的话,这习作估计在5-10分之间。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出现,此文作为范文,投影在大屏幕上。大家一起帮助她,如何把这篇习作拉到轨道上来。丰靖怡自己的述说:端午节她们家要包粽子,妈妈节前去超市买了糯米和粽子叶,回家后自己包粽子。(原来文中的“买米”,和“拿盘子”是为了包粽子,可惜没交代,大家都不明白),根据她的述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她列提纲,提纲如下:

  (1)    点题:又到了端午节了,每年端午,妈妈都要包粽子。(略写)

  (2)    妈妈去超市买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子叶、肉、豆沙馅(略写)

  (3)    看妈妈包粽子、煮粽子(详写)

  (4)    吃粽子,听故事。(略写)

  【修改后习作】

  过端午,吃粽子

  丰靖怡

  说起传统节日,我就想到端午节,因为每年这一天,妈妈都要包粽子。包好的粽子,先要祭拜祖宗,然后才能自己吃。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去超市买了糯米,粽子叶、新鲜的猪肉,当然还有豆沙,因为我爱吃豆沙粽子。

  材料买来后,妈妈就开始在厨房里忙了。粽子叶要先煮一段时间,洗干净,沥干后才能用。然后把糯米洗净、肉剁碎,加上调料拌匀。

  一切准备停当,就得包粽子了。妈妈是包粽子的老手,她会包四角粽,三角粽。在粽子叶里包上糯米,中间嵌上肉馅或者豆沙馅,然后用叶子裹紧,用线扎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粽子后,要用高压锅煮,大约要煮2个小时才行。渐渐的,屋子里就飘满了香味。

  粽子出锅后,得先祭拜祖宗,然后才能自己吃。

  据说端午节包粽子,跟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当年屈原跳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他不至于被大鱼吃了,所以在江里投进了粽子。渐渐的,这个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端午那几天,家家户户厨房里都会飘出粽子的香味。

  2.细节不具体;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心里没底。

  【作文诊所例文】

  热热闹闹过春节

  高月灿

  过年了,可以看花灯了。我最喜欢看美丽的花灯,最喜欢过年。(看花灯准确地说应该是元宵节的习俗)

  过年了,大街上挂满了花灯,有猪八戒照镜子灯,有孙悟空摘仙桃灯,有龙飞凤舞灯……还有很多很多漂亮的灯。

  最有趣的是孙悟空摘仙桃(少了个“灯”),看上去孙悟空很快乐,非常逼真。(如何逼真?没有具体写出孙悟空摘仙桃时的神态动作)最帅的就是龙飞凤舞(少了个“灯”),在天空中飞来飞去(龙头如何?龙眼怎么逼真?龙身和龙尾呢?是如何舞动的?看得细才能写得像,这就叫细节)。猪八戒照镜子(少了个“灯”)看上去眼睛圆圆圆的(是谁的眼睛?)脸胖乎乎的,真是太可爱了(“猪八戒照镜子”灯,着重该写写猪八戒是如何臭美的,特点不鲜明。)

  春节花灯真好看,我多盼望春节啊。这灯真逼真,真帅气。只要再过年,我就又可以看这些逼真帅气的灯了。(语言重复,啰嗦)

  高月灿这篇习作,课前没有经过调查,只凭模糊的记忆,写了“观花灯”这个习俗,这篇习作确切地说应该归到“元宵节”上。所以题目不妨改为《元宵灯会》

  其次,他试图利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写花灯的样子。从他的叙述可以看出,第二段是“概括”部分,第三段是他心里想的“具体”部分。可惜具体部分一点都不具体。建议接下来三盏灯(“孙悟空摘仙桃”灯、“龙飞凤舞”灯、“猪八戒照镜子”灯)分别围绕总起句,抓住动作神态等描写逐一写具体。

  根据他的口述,重点指导一个片段:

  最有趣的是“孙悟空摘仙桃”灯。孙悟空左手握着金箍棒,右手探出去,摘到了那个水灵灵的仙桃。那仙桃,制作得最是逼真,白里透红,栩栩如生,有些嘴馋的孩子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

  其他两盏灯由孩子仿照重点指导的那一段,自行修改。

  【修改后习作】

  元宵灯会

  高月灿

  春节过后,转眼便是元宵。元宵节那几天,我们这里要举行盛大的灯会。

  你瞧,大街上挂满了花灯,有“猪八戒照镜子”灯,有“孙悟空摘仙桃”灯,有“龙飞凤舞”灯……每一盏都是那么逼真,生动。

  最有趣的是“孙悟空摘仙桃”灯。孙悟空左手握着金箍棒,右手探出去,摘到了那个水灵灵的仙桃。那仙桃,制作得最是逼真,白里透红,栩栩如生,有些嘴馋的孩子忍不住伸手去摸一摸。

  “龙飞凤舞”灯也很漂亮。一龙一凤,龙头对着凤头,眼珠子都是用彩灯做的,一闪一闪。龙身和凤身一律金光闪闪,它们的尾巴甩动着,翩翩欲飞。看上去很恩爱的样子。

  “猪八戒照镜子”灯更有趣。猪八戒肚子鼓鼓的,像个皮球,却还那么爱臭美。站在镜子前,左看看,又看看,搔首弄姿的样子真好笑。

  灯会上的灯,还有很多很多,每一盏都是活灵活现。我们边走边看,有时候还停下来猜猜灯谜,很好玩。

  (七)其他习作范文:

  烟花灿烂

  邵佳琦

  中国人最喜欢热闹,尤其到了节日,更要操办得轰轰烈烈。烟花最能衬托节日的气氛,你瞧,年三十那天,从早到晚都在放烟花,这家放完那家放,空气中弥漫着烟花的味道。

  其实在古时候,人们放的可不是烟花,是竹节。据说把竹节扔在火里爆炸,还能吓退“年”这个怪兽。

  “年”是个很厉害的怪兽,每到大年三十这一天,就出来捣乱,把老百姓害惨了。有一次,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到林子里去找“年”,无意中发现这“年兽”害怕火光,害怕响声。于是他号召大家在大年夜点亮灯火,并把竹节扔在火里爆炸,以此吓退年兽。这一招果然把年兽赶跑了。

  后来,人们根据竹节的样子,制作了爆竹。慢慢地演变成了烟花。到现在,烟花的种类可就多了。长的、短的;高的、矮的;圆的、方的;蝴蝶状的、陀螺形的……名字也是千奇百怪:一飞冲天、串天老鼠、满堂红、流星雨……多得眼花缭乱。

  吃过年夜饭,我们把烟花搬到院子里,就可以燃放烟花了。爸爸点燃导火线,烟花就飞上了天,在空中绽放。我们放的这个烟花还有降落伞,烟花放完后,降落伞一个个掉下来,我们赶紧去捡。

  烟花灿烂年来到,过年可真热闹。

  团团圆圆过中秋

  王卓岚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说到中秋节,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吃月饼赏月亮,圆圆的月饼是中秋佳节的明星代言人。

  中秋期间,各大超市和食品店的架子上摆满了月饼,月饼分广式和苏式两种。广式的皮松松软软的,像蛋糕一样。苏式的皮脆脆的。馅也各式各样,有豆沙的、蛋黄的、核桃仁的、水果的、芝麻的。味道各不相同:有甜的也有咸的。月饼上面还刻着各种花纹和字体。有的刻着“福、喜”等字,有的刻着牡丹、菊花等图案。意味着吉祥和美,团圆幸福。

  我喜欢吃月饼,特别是豆沙味和蛋黄味的,豆沙味的月饼松松软软的,外皮香香的,夹着软软糯糯的豆沙,可好吃了。蛋黄味的咬一口,黄澄澄的大蛋黄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蛋,再咬一口,有一股咸蛋味,好吃极了。

  中秋节不仅可以品尝美味的月饼,还可以观赏明月。圆圆的月亮像白色的玉盘挂在夜空。仔细一看。月亮上有一些灰色,难道真如传说的那样,月亮里住着嫦娥、玉兔和砍桂树的吴刚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我暗暗祈祷:“愿所有的人都幸福美满!”

  元宵灯会

  吕胡杨

  正月十五是元宵,每到那一天,我们开发区就要举办灯会。

  夜晚,我来到灯展区,大街上灯火通明,到处都是一闪一闪的灯,连树上也挂满了。我走到展区内部,好像在做梦,里面都是一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十二生肖灯、荷花灯、八仙过海灯、双龙戏珠灯……

  最引人注目的非那头大公牛莫属了,那头牛身子圆圆的,像一个大皮球,头上那两只角让人看了就觉得害怕,公牛身上的四条腿又粗又壮,似乎正向我飞奔过来呢!更神奇的是那眼珠,是用彩灯制成的,还会一眨一眨的。突然,公牛“哞”的叫了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妈妈笑我:“怕什么,那是音响发出来的声音。”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孔明灯的世界。

  一盏盏孔明灯在天空“翱翔”,像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又像绽开的花朵,争奇斗艳,还散发出一阵阵芬芳扑鼻的香味,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正在我看得入迷的时候,有人惊叫一声:“快看,那条龙开始舞动啦!”

  我一看,果然如此!这是一条巨龙,龙头大大的,估计有我十个脑袋那么大;龙眼一眨一眨,特别逼真;身子一节一节的,镶满了金光闪闪的鳞片;尾巴又细又长,把它的身子和尾巴加起来估计有十几米长;四只龙爪在我正对面,似乎向我刺来呢,我马上逃走了……

  今年是龙年,怪不得到处都是龙灯,我默默许了个愿:祝愿大家龙年快乐!

  端午习俗

  沈名扬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可以放假,可以吃粽子、吃“五黄”、赛龙舟,还要挂菖蒲和艾草。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飘出了粽子的香味,叫人直流口水。奶奶早早买了菖蒲艾草挂在门上。听长辈们说:“菖蒲、艾草插在门口可以驱瘟辟邪驱毒。

  端午节那天,除了吃粽子,挂菖蒲艾草,还要吃“五黄”,所谓的“五黄”就是:黄瓜、黄金瓜、黄鱼、咸蛋黄和雄黄酒。据说吃了“五黄”,一年内都会身体健康,百病全消。

  端午节怎么少得了赛龙舟呢?有一年端午,我有幸目睹了运河上的赛龙舟。运河里早早停了五十几只龙舟,准备同时参赛,每只船上都安装着各式各样的木雕龙头,色彩绚丽,形态各异,有金龙、黄龙、乌龙等。

  开赛口令一响,只只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出山之虎,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船上锣鼓喧天,喊声一片,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河岸两侧,挤满了人,万众欢腾。前来呐喊助威的观众,群情激昂,欢声震天,把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端午节真是热闹非凡啊!什么时候能再去看看赛龙舟,该多好!

  端午节

  陆燕琼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提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当时的国王不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还把他流放了。屈原不愿趋炎附势,便跳河自尽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心痛,便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河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去吃屈原的尸体。后来人们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也会包一些粽子,我总是会在妈妈旁边帮一些小忙。妈妈在包粽子之前会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把粽叶放入温水里泡一泡,然后把枣子和糯米洗干净,妈妈还会准备一些肉,因为我喜欢吃肉粽。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包粽子了。先拿三片叶子围起来,然后舀一勺糯米倒进去,放一半的样子,在中间放一颗枣子,再接着倒上一些糯米,包好后再用草绳捆绑好,便大功告成了。

  过端午不但要包粽子,而且还要塞龙舟。

  好几个人手里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向前划着。敲鼓的人用力地敲着,为大家增加士气。岸边的人也为他们鼓掌、呐喊。每条龙舟上面,都装饰一新,参赛的选手个个是精壮的汉子,非常热闹。

  端午节吃粽子,塞龙舟真的好有趣呀!它们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喜气洋洋的婚礼

  朱昊天

  我最喜欢参加婚礼了,不仅可以看漂亮的新娘,吃美味的大餐,有时候还能有意外的收获呢!

  我们这里的婚礼是很热闹的。早在前一天,亲朋好友便赶过来帮忙了。大家在过渡房中间的巷子里搭好喜棚,扎好彩带,布置好简易的礼堂,那条小巷子就充当了临时的宴会厅,摆了几十张圆桌。厨师当然早早地来了,在那里忙碌着。其他亲切布置完礼堂,就聚在一起吃吃瓜子,说说话。即使是远方亲戚,这一天也会赶来参加婚礼。

  婚礼是红红火火的。你瞧,新房里,红得耀眼,红被子、红帐子、红“喜”字。主人家的大门上,贴着两个大红“喜”字,喜宴上的桌布是红色的,连喜棚上都挂着红灯笼。

  婚礼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和新娘隆重出场了!他们踩着红地毯,手挽着手,在婚礼进行曲中向主席台走来。早有喜娘拿了彩带使劲往他们身上喷。顿时,他们的身上布满了彩色的丝带,印得新娘的脸庞更红了。新郎还跪着向新娘求婚,新娘羞得脸蛋通红。

  “真是郎才女貌啊!新郎帅气,新娘漂亮,天作之合,天作之合啊!”一边的老人啧啧赞叹。

  最有趣的是端子孙马桶了,这美差我经常轮到。新马桶里装着枣子、花生、桂圆、莲子。意味着“早生贵子”。吸引我的还有那红包!摸一下,厚厚的,就知道里面不止一张“红币”啊!

  喝交杯酒也挺有意思。新郎新娘端着酒杯,手与手交叉,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表示从此两人合二为一了。

  婚礼,真是热闹,喜气啊!我喜欢参加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