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纸上谈兵》

2018-09-25

  8班徐嘉敏

  大家对“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一定不陌生吧,一提起这个典故,大多数人都会捶胸顿足,感叹赵括这个败家子多么愚蠢,毁了整个赵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大多数人认为赵括的失误在以下两点:一是骄傲自大,二是盲目出兵。

  骄傲自大这点,大家都有共识。赵括的父亲是马服君,官职很高。赵括和他父亲论兵,他父亲辩不过他。对于年轻气盛的赵括来说,自己能辩论过一位大将,这种骄傲感自不必说。

  可是说赵括盲目出兵,我却不是很赞同。

  请大家来看看赵括带兵时的形势。

  当时廉颇带着25万赵军,在长平修筑了堡垒,与秦国的20万部队对峙了三年。大家想想,25万人,吃了三年的饭,赵国的补给还有多少?之后,赵王再调给赵括20万人,赵军总共有了45万人,赵国的后勤还能支撑多久?

  而秦国这边,首先,派出的领军人物是白起。白起是谁?是秦国的战神,至今毫无败绩!其次,秦军为了完成整个包围圈,除了诱敌部队以外,竟然出动了倾国之力,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上阵,可见秦国下了多大的本钱。据不精确估计,秦国总共出动了近90万的庞大部队。如此良将再加上雄厚的兵力,赵括怎么可能打得过?

  赵括盲目出兵,是因为秦国用一支部队把他引诱了出来。注意!赵括不是没有军事知识的,而是没有实战经验。就他拥有的军事知识而言,他一定会明白这是诱敌部队,但他还是出击了。仅仅几万部队是不可能迷惑赵括的,只有当赵括意识到这是秦国的主力部队后,他才会肆无忌惮地追。这只诱敌部队究竟有多少万人呢?究竟有多少部队可以扛得住赵括全军整整5天的拼死进攻呢?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推断出这支诱敌部队一定人数众多。

  此外,当时秦国的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山东六国,仅仅凭借赵国是根本不可能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秦国的晋升标准是人头。所以每个秦兵都会拼死作战,人头就是钱啊!有了人头,升官进爵,就如同坐上了直升机似的,不一会儿就到了顶。

  总之,赵括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是因为指挥,不是因为战斗,不是因为粮草,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只有大秦,才有着一统天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