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范文

2019-01-18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生活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由于天祝独特的人文语言环境,受语言接触影响的程度较深,因此语言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天祝方言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藏语方言。在汉族聚居区,人们交流往往用汉语(即天祝话);在藏族人口多的地方交流仍用藏语;在交流、贸易过程中,已有不少人掌握双语,能用双语交流,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交流中仍用藏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汉语和藏语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方言词汇,亲属称谓词也不例外。本文从天祝方言亲属称谓的实际出发,根据田野调查的内容,以汉族方言为重点,附带藏族方言,主要探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在天祝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有两种,即藏语系统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系统的亲属称谓。而藏族的汉语亲属系统的称谓是藏语的亲属称谓与汉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一个中介,虽然名称上不同,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汉藏通婚的家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难以分出是属于哪个系统的称谓,是一种混合且混乱的称谓,但能清楚地把亲属关系表达出来。藏语中的亲属称谓是分血统的,有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

  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及文化渊源,天祝亲属称谓词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体而言,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汉、藏语亲属称谓融为一体,混合使用。如:在一汉族家庭有孩子称父亲为“阿爸”,称母亲为“妈妈”。在这两个称谓中,前一称谓是藏语中称父亲的称谓,而后一句则是汉语中对母亲的称谓;在一些汉藏通婚家庭中,亲属称谓呈现出汉藏亲属称谓共用的特点。另一方面,总体上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但也有特殊情况:其一,长幼称谓不对称。在亲属称谓中,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及其配偶时,都会把比自己大的称之为“排行+哥/姐”,而称比自己小的则直呼其名。其二,与父母关系不对称。在当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中孩子一般都和母亲一方的亲属关系亲近,而和父亲一方的关系相对疏远。

  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继承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其一脉。亲属称谓分为血亲、姻亲两大类。血亲下又分两类:宗亲(直系和旁系)和外亲。下面对天祝方言中一些亲属称谓词作一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中,一部分词汇与普通话完全一致,有些是独立出来的,藏语称谓词则单独存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词汇也在演变过程中积淀,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亲属称谓。以下将从表中所反映出的内容逐一分析,从中找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与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词相比,天祝亲属称谓词在音节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首先,在对直系亲属的称呼中,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单音节词,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则是双音节词。例如:对“祖父”一词,天祝话称之为“爷”,普通话称之为“爷爷”;对“父亲”一词,天祝话称之为“爸”,普通话称之为“爸爸”;对“姐姐”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姐”,普通话称之为“姐姐”。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妈”、“哥”等。

  其次,在对旁系或外亲亲属的称呼中,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双音节词,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则是多音节词。例如:对“姑爷爷”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姑爷”,普通话称之为“姑爷爷”;就“舅爷爷”一词,天祝话称之为“舅爷”,普通话称之为“舅爷爷”。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姨爷爷”等。

  最后,一些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和与之对应的普通话都是双音节,但二者叫法不同。例如:“姑妈”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大娘”,普通话称之为“姑妈”;“岳父”一词,天祝话称之为“外父”,普通话称之为“岳父”。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岳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