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橄榄成渣》心得感悟

2020-10-20

  本文是小编读《橄榄成渣》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读《橄榄成渣》心得感悟一:

  《橄榄成渣》我看完了,有几个故事印象特别深。比如老光棍杨的故事。

  一个老头,一辈子光棍,其实年轻的时候很帅气,很多女孩子想嫁他。19岁的时坐船去四川,在船上遇到一个女孩子,两情相悦。那个女孩子在重庆下船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是自己家的地址,叫他一定要去找她。他到了成都(或者别的什么鬼地方)以后去一个寺庙玩,跟一个老和尚开玩笑说我是来出家的。那个老和尚看了他一会儿,说有佛缘,要收他。他大笑说老和尚我逗你的。老和尚说佛祖已经收下你了。

  然后他去重庆找那个女孩子,掏出那张纸条,已经糊得只剩两个字“老街”。他找了许多条街,当地的人都说,重庆的老街太多了,两个字是找不到的。直到他把钱花完也没找到,就只好回去了,后来就当一辈子的光棍,再也没有缘分能成亲。他的外号也叫“杨和尚”。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风老师说:“你在家出家”。杨和尚说:“你这样说,我心里好受多了。”

  我总觉得风老师写的故事有些像皮影戏。里面的人时而仰天长笑,指天发誓,时而跺脚赌咒,大打出手。他们轮廓分明,行事夸张,故事的色彩也很艳丽。故事的轻重也像戏本,本来惊心动魄,却一笔带过,不肯多放感情,一句话的功夫,就20xx年后了。本来无关紧要,却摁住转着圈圈死瞧,拉长着腔调唱个不停。一次出场两三个人,面对着面说话,但给观众的却都是侧影,从不对观众直接说话。而风老师就是在皮影背后的一个角色,有时候冒出来说两句,但大部分时候他的影子投得模糊一团。

  我在想,这是因为戏班的主人,其实是很骄傲的。假装是求告着大伙儿赏碗饭吃,却暗自编排着世上的功过情仇,嘲弄着那些想嘲弄的,同情那些想同情的,这一切,都放在一张笑嘻嘻认怂耍赖的脸后面。在我心目中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戏班的主人,热热闹闹的,也孤孤单单的,有迹可循却又莫名其妙。做到这样,不知道经过多少辗转呢。但是好在最终真的得到了一些自由。我觉得这是能透过一本书能看到的最好的情景了。

  读《橄榄成渣》心得感悟二:

  )橄榄成渣,才能出油;葡萄入榨,才能成酒。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这样慢慢成渣成酒的过程。继《世间的盐》之后,高军(豆瓣网名“风行水上”)推出又一部描摹世事百态的随笔集《橄榄成渣》。

  一部描摹世事百态的随笔集《橄榄成渣》。

  《橄榄成渣》延续高军一贯的极富趣味、极见人情的写作风格,全书分为五辑,人到中年,经历渐多,世事的悲欢离合,眼看既多,心灵亦丰富通达,将这些酸甜苦辣滋味一一写来,而有厚道的个性与谐趣的智慧打底,有厚度,有温度,将中年人通达的心与孩子天真的眼合在一起。

  《橄榄成渣》把厚重的生活写出轻松幽默感,掩卷,文字退去,可它晕染出的色彩,都还在心里。轻笑或低叹,倒像第二泡的毛峰,味儿出来了。你甚至可以读一段给你的孩子,别以为他不懂,笑点和泪点没有太大年龄差别,这就是美的力量。

  读《橄榄成渣》心得感悟三:

  从《世间的盐》到《快活馋》再到《橄榄成渣》,高军(风行水上)老师两年间出了三本散文集。难怪在这本书的豆瓣论坛里,会有读者说,“风老师又出来骗钱了!!”可是紧接着此人又写,“好吧,买吧,谁让我们粉你多年~~”。当下文坛,或许只有“四姑娘”,能拥有如此信徒吧。

  虽说我也是混豆瓣的,但是迄今仍无缘跟风老师打过交道,所以了解他,也只能透过文字和友邻的口耳相传。后一个渠道,让我某天在图书馆看到《世间的盐》后,把它借走并看过后,记住了一句很有用的话,“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这真的是书写者所梦寐以求的状态!赫拉巴尔在写回忆录时说自己只是个执笔的人,“我最好的作品,总是那些我拿起笔后便自然流淌出来的文字。”如果说《世间的盐》中,风老师的文字还有些“设计感”,那么到了新书《橄榄成渣》中,他笔下的生活,以及生活里的那些人,真的已如橄榄般,被文字“渣了”——一阵风吹过,“答案也飘在风里”。

  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尤以写人叙事的两辑《橄榄成渣》、《在人间》为佳。“橄榄成渣”取材自“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变成酒”,生活之况味,于其中得以淋淋尽致地展现。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年景读来总会得到不同的体味。也许正是人到中年的缘故,风老师的文字才多了一份沉淀和释然,但不变的,还是“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洒脱豪情。

  风老师乃学画之人,因而文字中自然少不了审美情趣。《异谭》一辑承袭古风,将“故事”之魅独自呈现;而《风物绘》,则是借皖南灵秀风光,吐露心底对寡淡自然的向往与怀恋。

  《一握砂》是作品最后一辑的名字。依旧是充满戏谑的痛苦文章,与其说是读书经世的一点体悟,不如说是在世事纷扰下读出的自己的模样。日本诗人石川啄木有歌集也名为《一握砂》,期间有诗云,“不能忘记那颊上流下来的 /眼泪也不擦去/将一握砂给我看的人”。或许这才是“一握砂”的本来意思吧。走过四季,你才可以品味春夏秋冬,也只有见过那“一握砂”,你才能让好故事,恣意流淌。

  英国文学家伊恩•麦克尤恩曾将生活比作一条“无法改变方向的河流”,无独有偶,尝试描绘生活的风老师,其文字也被人称作是“像条溪水,遇到每块石头都要抚摸一番”。这倒也是颇具趣味了。让水流淌的是地心引力,而非人心;但整日赏水、绘水的,却只能是一个足够安逸的灵魂吧。

  至于生活,“你要用力生活,才能让渴望变成风景”。这渴望其实并不总要达成,生活也不必追逐独一无二,仅仅是“渣了”,也便够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