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

  先说一下题目。如果是在几年前,我会把上面“学习落后的学生”写成“差生”。因为一直习惯了这样称呼那些班上学习较差的学生。平时听到身边的许多同事、同行朋友们也都这么叫,所以向来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后来,阅读了一些教育类的书刊。我看到,在一些文章中专门提到过这一点,认为这样的称呼是对学生的某种歧视。细想一下,“差生”与令人讨厌的绰号确实有着类似的意味,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说法颇有几分道理。近几年我们的课改不是提倡教师要改变更新教育理念吗?我认为不再把学习落后的学生称为“差生”或当作“差生”来看待,便是一次理念更新的开始。

  前不久看了一部外国电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影片专门讲述了一个有着读写障碍的孩子如何在老师的引导和关爱下教育成功。刚开始,这孩子的学习总是不在状态,受尽了大多数老师的冷眼、斥责,后来甚至还被学校开除。伤心欲绝的父母只得把他送到另一所寄宿学校去,在新的学校里,孩子幸运地遇上了一位新来的美术老师,在老师的关爱和耐心教育下,孩子不仅显示出了非凡的绘画才能,而且最终克服了之前的读写障碍进入了学习状态。看完电影,我还特意上网查看了一些人们观后的感悟和留言。看到最多的感言是:这位老师的爱心和智慧太让人感动了。然而,我们遇到过的以及现在看到的,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同样作为老师,我能理解和认同大家的看法和感受,并由衷地钦佩这样的教师同行。此外,我还想到,影片中的孩子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是太幸运了。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所有的老师都能像影片中的老师一样充满爱心和富有智慧,那我们的教育将会有多么美好的前景!

  影片的结局是和谐美好的,这个可怜的孩子最后教育成功了。可是回到现实。我们不由看到,大多数“学习困难、落后”的孩子是没有这般的幸运。听一个同行朋友说起某个教师,教学工作上很认真,所教班级的考试平均分往往都高得惊人。我有些不解,难道就没有几个学习落后的学生吗?原来,该老师在开学报名时,对“生源”的把关很严,新生报名时先进行考试测验,成绩不够优秀或稍差一些的便以各种借口为由坚决拒收。有时遇到暂时无法推托的,以后也会千方百计想法子让这些拉下班级平均分的孩子走人。啊,没想到他们所谓的高分、没有“差生”竟是这样来的!而据说学校的校长竟然默许了这种行为。大概他和这位老师一样,他们的眼里只有考试成绩,至于这样的行为是否违背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是否伤害了那些家长和孩子,他们根本不去考虑。尽管我并不怀疑该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认真以及取得过的成绩。但我一点也不欣赏、不喜欢这样的教师。而仅凭这一点,我几乎能够断定,纵使他的教学成绩再好,其职业素养或专业知识水平,都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莲 山~课件]

  看完影片,不禁回顾起自己的教学生涯。我想起刚参加工作不久时教过的一个孩子,他给我留下并不深刻但比较美好的回忆。学生小阳。我刚接手班级时是三年级。我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在巡视孩子的课堂作业时,我发现坐在班级最后面的他眼神呆滞,坐着不动。于是让他拿出本子来做练习。他竟一脸惊讶地望着我,似乎从没想到老师竟然会来“打扰”他,他摇着头腼腆而难为情地连说他不会做。这时,班上的许多孩子开始抢着对我说话。有的说:老师,小阳不会写字。有的说:他什么都不会,以前的老师都不管他的。还有的说:小阳他从来不用交作业,考试时老师也没发考卷给他做。孩子们的话让我一时感到困惑,我想老师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学生呢。我对孩子们说,不做作业怎么可以呢。以后他和大家一样要交做作业,做考卷。希望大家也来一起帮助他。后来他考试有没有及格我已经忘了。只记得后来他也能按时交作业,上课有时也会举手发言了。我至今记得,有一天晚上,孩子的祖母到学校找到我,还带来一袋什么东西,硬往我手里塞。还说孩子现在变了,以前从没做作业的他现在回家也会自觉做作业了,遇到不懂的还会主动问家长呢。孩子的这些变化让我感到十分欣喜。但我坚持拒收家长带来的物品。因为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我完全没想到家长竟会以这种送礼的方式来答谢老师。再说,我觉得自己对他的孩子没有任何“额外的照顾”,最多只是给他多一些鼓励和关注而已。其实说到底,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教师应该做的而已。所以毫不夸张地说,面对家长的千恩万谢,当时我真的感到有些受宠若惊。我又想起孩子的前任老师,一个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相信,他在教育教学上的经验和能力肯定比刚参加工作的我要好得多,可是,为什么竟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