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19-02-15

  7月28日,一番长途驱车过后,还未卸下行李,匆匆吃过午饭,便赶往报告厅,学习了一堂题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理论课程。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活动,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创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全面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局部执政的成功经验;在革命斗争中培育了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小米加步枪,何以得天下?毛泽东总结了“三大法宝”,强调党“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党在延安时期创造辉煌业绩的经验启示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着重思想建党,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现场学习《黄土地的儿子——》

  7月29日,迎着朝阳,我们徒步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首先,一场主题为《黄土地的儿子——》的现场教学,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总书记年轻时勇于面对,不畏艰辛,在逆境中成长的经历。

  由于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不到16岁的就被迫远赴陕北插队。当时,近三万名北京知青插队到延安,而是其中第一个当上大队支部书记的。在延安插队时期的历练,让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

  总书记曾回忆道,“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这几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

  听过总书记年轻时的经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学总书记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奋斗在青春、成才在青春的冲锋号角。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一说起延安,人们的敬意便油然而生。这不仅是因为在那个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时期里党中央在这里运筹帷幄,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下坚实基础,更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站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前,内心很是激动,很想知道在这十三年期间,在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我们党是如何克服装备落后、物资短缺的艰难困苦,是如何在极为不利的形势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来到这儿,我找到了答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切靠自己创造。

  忆苦思甜,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没有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斗,哪来今天和平繁荣美好生活。作为当代青年人,深知此时肩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国家培养我们,自然要为国家作出应有贡献。如今的条件环境与延安时期的相比已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过境迁,但延安精神没有过时。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传承与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务实精神,对光大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时代风气仍有无比的现实意义。

  观看红色演出《延安保育院》

  离开杨家岭革命旧址,来到大剧院,通过欣赏一场《延安保育院》的舞台剧表演,文艺工作者们用他们的方式,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革命年代,体会到那段艰苦岁月里的纯真情怀与人间大爱。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成长的故事,无邪的稚子之心,无私的教师之心,无畏的战士之心,拳拳爱意感人肺腑。在那个战争与危难交织的年代,延安保育院的工作人员,用大爱抚平孩子们的悲伤与恐惧,用生命谱写了保育院的情怀与奉献。

  那些因战争而被收留的孩子们在保育院里成长,这里的生活艰苦而又快乐。保育院的孩子们是不幸的,但保育院的孩子们更是坚强的。他们是种子,注定要经历风雨才能发芽;他们是花朵,注定经历了寒冬才能绽放。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29日下午,我们共同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徜徉于展厅之中,抚触历史,不禁让人唏嘘。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红军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党中央入驻延安,从此,荒无人烟的陕北高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成为了亿万有志之士魂牵梦萦的圣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这里走出,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体系并日渐成熟,国共和作联合抗日在这里实现……延安诞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中国革命的赫赫功绩,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篇。

  理论学习《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我们来到延安,学习延安精神。到底什么是延安精神?它的当代价值又是什么?29日晚,一堂《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理论课程,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与本质。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执着于“解放全人类,把人类社会推进到空前未有、无限光明、无限美妙的幸福境地”的崇高理想,他们勤政为民、埋头苦干、无私奉献,从群众工作的多个层面,都为我们树立了丰碑和典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体现着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行为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弘扬延安精神,认真汲取延安时期的历史经验,有效继承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切实践行群众路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而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必须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依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从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实现该任务的有效途径,并使自己的政治主张有效地转化为亿万群众的行动纲领。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政治方向就是指示全国人民要走的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政治方向,体现了党当时在理论和道路上自信,也体现着党对民心、民意和民望准确把握的自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遵循客观规律、务实管用地解决好发展问题的必然要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是党的政治立场和行为准则,也是党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坚信“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信念。他们勇于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积极探索、实践爱民、亲民和利民政策,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了民主、模范的抗日根据地。从1937年到1946年,边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民主选举,选民的参与度高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当时,不仅面临紧张的战争环境,而且交通闭塞、文化程度不高、选举手段落后,但是人民群众之所以对民主选举有如此高涨的热情,是和选举本身真正体现了他们的意志密不可分的,也是和他们对这种权利真实运行有效性的高度认可密不可分的。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我党和中国革命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展壮大的,铸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以苦为乐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依靠这种精神,我党战胜了国内外强大敌人,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使革命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现场学习《为人民服务》

  7月30日,站在张思德纪念广场上,面对张思德人物雕像,仰望山壁 “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脑海中不由想起,“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最重要体现,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才能明确人生道路上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虚心假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克已奉公、不谋私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共产党员永远应该具备的精神品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人民服务可能会有不同的形式,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党章的要求,是每一个党员必须具备的,每个党员的岗位不同,但意义相同。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时刻想着居民群众,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象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同志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绚丽多彩的人文环境下,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思想意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但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需要所有党员不懈努力与不断追求。我们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需要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实质。

  我们不能回到张思德那个年代,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本职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正确对待荣誉与名利,踏踏实实,全心全意,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与模范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参观枣园革命旧址

  离开张思德纪念广场,我们来到枣园革命旧址。旧址之中,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诉说着那段火热壮烈的革命记忆。驻足于此,我感悟,感悟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我明白,明白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能将神州大地点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当倍加珍惜。青年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重任,继承发扬延安精神,认真学好专业文化知识,积累社会经验,汲取能量营养,努力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奉献的优秀青年。

  参观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行程最后一天,我们告别延安,前往照金。四小时车程后,来到照金。正要下车,天不作美,大雨倾盆而至。雨越下越大,擎着雨伞,趟着水流,我们徒步来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华彩一章。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块非常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当时西北民主革命的火种,为后来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独特的照金精神也在此时形成。

  步入纪念馆序厅,岩板石片铺就的地面与气势恢宏的铸铜雕塑即刻将我们带入肃穆庄严的氛围。主展厅展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从初创到巩固发展的光辉历程,一件件珍贵革命历史实物和史料文件的生动展示,仿佛将我们带入历史的现场。每一段讲解、每一段视频、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段革命的回忆。纪念馆二楼,十几幅大型油画在柔和的灯光下生动闪现,宛如置身于美术馆,让我们在艺术化的氛围中感受革命情怀。而在陕甘边革命英雄纪念展区,百余名英雄的姓名和照片,记录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存在。有些英雄,甚至没有照片,但却更让人感怀。

  烽火岁月炼真金,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带领群众建立西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照金精神。照金精神,是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是团结奋斗的合作精神,是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是对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精神。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照金精神仍旧值得当下的我们继承与弘扬。

  总结

  四天时间在充实的学习中倏然而过。来到延安,只是学习延安精神的开始。离开延安,更要把所学所悟真正用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争取实现。作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我更清楚自己应该努力走在青年队伍的先头,争当先进,争做榜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用延安精神书写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