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影《初见》之《停滞的时光》观后感

2018-02-23

  ——写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点开这部电影,才明白什么叫静电影,原来是以静止的照片配以音乐、声响、话语以及光影,制作成的电影。

  很多人都批评电影第一部分《停滞的时光》。首先,若是这个是故事的叙述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就会呈现出一个微电影应有的效果。所以许多人因此诟病这个本应在30分钟内讲完的故事,硬是以缓慢的步调拉成了80多分钟的冗余和单薄,以掩盖编剧细节处理的无力。其次,人们认为任何一个正常理智的人,都会想的到主人公的阿婆等不了那么久的时间,以至于后面对着阿婆所埋在的坟山恸哭都是自找的。此外,有人觉得静电影原来就是幻灯片的连播,以及主人公用那字正腔圆的温柔男声来独白,没突出电影所想要的真实感。

  同时,不少人也认为这部电影能从xx部试验片中脱颖从出,是有其独特之处的,正如电影欲表达的那种远离亲人外出独闯的歉疚和回不去的故乡与乡愁。在这里,我不想对《停滞的时光》的电影表现手法、编导的语言理解、艺术内涵和美感做任何评价,我只是想表达,想说说我的观影感受。当然,我也坚持一个观点:既然一部影片要拍出来给公众欣赏,它就必须得要接受公众的批评、质疑,否则你不如不公布,或者干脆注明这是拍给私人看的。

  一部电影,甚至其他所有的艺术类型(包括文学艺术、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等等),能够成为公众的、现实的,必须引起人们心中情感的共鸣,让人们心中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从那实象中体会到虚化的内在的思想,即所谓“万趣融与深思”“化景物为情思”。在《停滞的时光》中,那些带着80后特有的孩童记忆的画面,确实通过可描写的东西触碰到了不可描写的东西,通过意象的活动化激发了想象力,把美感和对生命的感悟呈露于眼前。一些人被电影的清新和纯真所感动落泪,我虽没有如此,或许是我早已见惯这些煽情的画面而麻木得僵硬了,但还是勾起了我童年时的那些尤新的回忆,于是我快速记下了这些已快成片段、碎片的印象。

  随着轻盈的吉他声,和主人公的独白,伴着大山深林的葱郁、溪水的潺潺、鸟声的婉转,一幅闲适的乡村生活跃然眼前。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以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想象画面在脑神经和神经元的高速工作下被给予心灵。

  稻田青绿时,一条条田埂上丛丛桑树子上青色、红色、紫色的桑泡儿,小伙伴儿们嬉笑地采摘这些或酸或甜的果儿,手上、嘴上、甚至是衣服上都被染上了绛紫色。刺泡儿则是长在山坡上,酸酸甜甜的滋味,让幼时的我们冒着危险爬到山崖边,采撷这些晶莹透红的果子。还有硕大的黄桷树秋天结出的酸涩的小果子,或是草丛里羊奶子似的甜果,以及在山崖上挖丝茅草的根茎,搞得自己浑身脏兮兮得,就为尝一下那甘甜。我还是在用语言描述这些场景了,还是纯粹展现观影时的瞬间片段吧。

  爬树去捉天牛,跑树根捉被啃烂了的树根里的甲甲虫,在雨后花椒树下逮蜗牛,在河沟里摸鱼、捉螃蟹,捉夏雨过后田埂上出来透气的泥鳅,用针织线绑上蚯蚓或是螺丝肉来吊小虾子,还有在荷塘里摸螺丝,捞蚌壳。插秧灌水时,抓那些土狗儿。在红苕地里,捉那些绿色硕大的蟋蟀、黑色短小的蛐蛐。用木签捅在黄土泥墙的小洞里住的那些蜜蜂。唯一一次捅掉燕子窝,结果最后小燕子还是没养活,我自责、内疚,再也不去捅鸟窝了。

  在外婆家用大盆子,光着屁股洗澡。在老屋的坝子里用高脚板凳当桌子写作业。和外婆睡泥巴瓦房里的大木床,早晨听鸡叫犬吠,然后外婆去河边洗衣服,我们几个就去打水仗,下午去深山里捡柴火,偶尔发现个野生大黄南瓜,则高兴得不得了。夜晚烧渣滓,看竹树被映照成铁树银花,看深邃的夜空里那些星星,找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小熊星座、猎户座、天鹅座。

  偷盗的事儿也少干。远涉山丘,沿路偷人家屋后的橘子,结果被人家的狗追了一座山那么远。在山下,偷人家青色的李子。在荷塘边假装玩水,然后偷人家的莲子。打谷子的时候,舅舅们踢人家的枣树,那大小不一,青红夹杂的枣子顿时如雨点铿铿地落在阳沟里。在山谷底偷人家白嫩的玉米回家在沼气上煮,结果还让某人手被割除血了。在山上沙土里,挖人家的红苕,然后再用土给人家埋好,就地找黄桷树叶来烧红苕,我总是当烧火师傅。在烈士墓前,煮豌豆尖汤。在山崖的松树林下烤香肠,某人的香肠还被烧断棒子,掉到了火堆里。

  放学回家,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蓝精灵》《葫芦娃》。和小伙伴们弹玻璃球,扇翻翻儿,打包子。在学校操场滚铁环,在晒谷子的大坝子里坐用钢珠加木板做的滑滑板。1998年的夏天,全家集体看《还珠格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