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四观”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2018-03-27

  近期,通过研读党的十八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党章,以及参加局机关集中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群众路线开展的“三问四观”大讨论活动也很有必要,问一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明白我们党是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才能切实明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才能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继而以优良作风树立榜样,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因此,弄清“为了谁”,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我认为,深入思考探讨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个人来讲,既是一次立党宗旨再教育,也是一次净化自身精神升华自己心灵的过程。下面,围绕“三问四观”,谈点粗浅的个人认识。

  一、问清“我是谁”,我认为主要解决的是世界观、权力观的问题。关于“我是谁”的问题,我认为,我首先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群众,那就是一个公民或群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一条最起码的底线。其次,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样必须严格遵守党纪党规,标准要高于公民、群众,这是作为一个合格党员的底线。再次,我是一名国家公务员,是一名科级干部,更应该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修养、学习、工作生活,这是一条作为科级干部的底线,三条底线一条都不能逾越,应是我的原则。“我是谁”现实地、集中考问每个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这是非常重要的。坚持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说来,是由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所决定的。不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是难以贯彻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也不可能得到很好解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世界观之所以具有如此突出的地位,关键在于它是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关于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在内的客观世界存在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观点的总和。人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科学地认识自身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科学地认识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也才能科学地处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等等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正确目标与方案。强调世界观改造,就是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紧密联系实际,自觉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和修炼,更加自觉而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

  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为人民掌权、为人民用权。这一点非常重要,权力来自于人民,如果不好好行使,人民也会收回去。虽然自己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科级干部也应该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用权的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好了这个根本问题,才能够真正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你才能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上,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都要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深刻进行“三问四观“的对照检查,从而进一步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努力做好工作。

  二、问清“为了谁”,我认为主要解决的是树立正确群众观的问题。“谁”是历史的主宰――人民群众。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的最根本就是群众的观点。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政权的兴衰,事业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是否以民为本,能否赢得民心。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就我们司法行政部门而言,就不能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就难以给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我认为,要回答好、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主仆”关系。毛泽东同志讲过,“党的干部,如果把自己看做群众的主人,看做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我们的司法行政工作,要想取得进展,一定要时时刻刻摆正同广大群众、广大服务对象的关系,不能把“主”、“仆”的位置颠倒了。怎么样做好“仆人”、“服务员”,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寓服务于监管之中,还有很多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总结,这一观念要根植于自己心中,同时也要根植于我们每个干部心中。其次,要处理好“鱼水”关系。过去打胜仗,靠的是“军民鱼水情”。现在干工作,没有群众基础也干不好。“做事先做人”,先要培养与基层与群众的感情基础。当今社会的确有那么些干部,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青蛙与水”的关系,平时一副“事不关己”、不愿行“举手之劳”,就呆在水边。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干部,在工作中就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群众的需求,依法依规用好手中的权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工作,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做群众的学生”。要打好主动仗,做到眼勤、腿勤、手勤、脑勤,勤于到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取真经,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了,就真正在实践意义上理解、明白了我们工作的目的。总的一条,就是要有一颗为民办事的心,才能得到民心,这是走群众路线的基础。

  三、问清“依靠谁”,我认为主要解决的是事业观的问题。关于“依靠谁”,要弄清楚怎么来依靠群众的力量。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工作要树立起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围绕群众的需求来开展,要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来推进,要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成效。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乎我们党的性质,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恪守这样的政治立场,就要把人民的利益牢牢地记在心中、高高地举过头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更好地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和执行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符合,甚至违背这种政治立场的问题。比如,有的对群众的感情淡漠了,脱离群众,甚至搞官僚主义的强制性领导;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甚至不惜劳民伤财;有的以权谋私,甚至公然损害群众利益,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人民群众是领导者的靠山。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谁就能依靠人民的力量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