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份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接受一次革命的洗礼

2021-01-10

  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11月30日下午,天气晴朗,我们党课学习小组一行12人来到武汉市武昌解放路红巷13号,参观了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在我们这次实践活动之前,我认真查阅了关于讲习所的相关资料,由于准备比较充分,所以十四号下午,我是怀着无比激动和向往的心情来到这个神圣的地方的,这次的实践活动将是对我的一次革命的洗礼,在这里,我将接收到革命的教育。

  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动干部的学校所在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联合广大的农民阶级以争取革命胜利,为了培育农民革命火种,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提出了在武昌开办湘赣三省农动讲习所,很快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1927年3月7日,讲习所正式成立并开始上课,学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人,教员有许多共产党人、左派和知名人士,周恩来、董必武、瞿秋白、恽代英、方志敏、彭湃、郭沫若、张太雷、李立三、邓演达、陈荫林、于树德、李汉俊、何翼人等,都在农讲所讲过课或向学员作过报告。讲习所成立以后,毛泽东亲自主持常务工作,并且还担任《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的教学,在这里,他作了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的专题报告。在经过了一百天左右的政治军事文化的严格学习后,这800多名学员于6月19日全部毕业,毕业后他们马上投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并且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讲习所前面所对的街道正是的红巷革命遗址圣地,初冬的阳光虽然很不温暖,但讲习所的庄严依然映射在我的眼中。到的时候,我马上就被正大门所吸引住了,虽然它建得不高大,也不张扬,但是大门两旁的革命字迹却深深的吸引了我,驻足、拍照、瞻仰、思考……这与我在网上看到的感觉完全是两回事。进大门之后是一个院子,里面环境优雅,花木繁盛,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红色的字符——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动讲习所遗址,在这排字下面就是教务处。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教务处,里面陈列着当时用过的藤椅、木桌等设施,这里曾是合理设置课程,结合实际提出培养目标的场所。再往前走是一间很大的房子,这就是当年学员们学习的场所——大教室,教室讲台正中间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相片,相片下面是总理的革命遗嘱,当时我们组员都很认真的读了这篇遗嘱,并且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穿过教室便到了大操场,是学员们进行军事训练和集会的场所,操场西边是1927年3月召开河南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时的主台,台前是毛主席的巨型雕像,他右手高抬,目视东方,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庄严宣誓。过操场后是学员们住过的寝室,虽然是隔着铁闸门看的,但里面的陈设却是井然有序。最后面是食堂,里面保留着当年教员与学员们用过的炊具等。参观完毕之后我们做了与农讲所有关的问卷,在与路人的交谈中我们还得到了很多关于革命的知识。讲习所前面的石凳上有几个晒太阳的老人,他们很自豪的告诉我们,他们是经历过革命的,让我们也不要忘记优秀的革命传统。

  在这个长方形的大院落里,我停留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静谧的院落曾是74年前风云际会的全国“农民革命大本营”,在这里革命先辈们把农动的火种撒向全国。时过境迁,时代风云变化,但是革命的精神却永久的留在了这里。这次的参观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教育活动,也是我党课学习的收获,我在这里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接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此致

  敬礼!

  思想汇报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法律法专业的学生,关注我国的法律问题是我会自觉做的事,这不仅让我更加的了解我国的环境变化,特别是环境的改善,也帮助我更加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已经不是一般的环境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国际政治关系。但我们始终没有改变环境问题仍在恶化的趋势。实践证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涉及科学技术,而且涉及社会整体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有效遏制环境问题。

  社会整体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准则,要求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并体现为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态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生态文明与社会的其他文明形式关系十分密切。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方面的所有进步作为一个整体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要素。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人类自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必须将生态文明的内容和要求内在地体现在人类的法律制度、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并以此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基本标尺。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内在地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内在地包含着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二者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中共中央党校“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整体文明研究”课题组,在XX年10月曾对全国8省市XX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关于“全面发展应主要包括的内涵”这一问题中,选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项内容的高达77%,选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一比较规范答案的有16.8%,认为仅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的有9.8%。这就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这一点已成共识。

  重视建设生态文明,绝不是要人类消极地向自然回归,而是要人类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人类既不能简单地去“主宰”或“统治”自然,也不能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换言之,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为指导,从思想认识上实现三大转变。1.必须摒弃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口号,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2.必须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3.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生态文明概念已经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我们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2.6%的人赞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使用,有72.2%的人主张我国应当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XX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温总理明确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转变,是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根本性调整,是环境保护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生态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世界环境正在不断恶化,地球正遭受着工业过度发展带来的灾难,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生命已相当脆弱。因此,生态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生态问题正在演变为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的政治报告,将之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不仅是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而且也是对全球日益显现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