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1
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令我感触很深,我也很佩服这位老班长的所做所为。
老班长在一路上一直照顾三个党员,食物不够了,去挖野菜,可是野菜也吃不饱呀!无意中他发现了一个池塘,里面有鱼,老班长便自己每天来钓鱼,给三个党员吃,他自己却嚼三个党员吃剩下的鱼骨头,还有自己挖的草根,读到这时,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啊!
我心想:老班长这种品质应该是什么呢?……哦!对,就是舍己为人的这种品质。
读到老班长死去时,我心里还有一点悲伤。老班长的鱼钩,并不是金色的,但是它的品质照耀到了鱼钩上,所以鱼钩是金色的!
舍己为人的这种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它感动了我!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2
我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1935年秋,在2万5千里的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的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他牺牲了的故事。《金色鱼钩》这个动人的故事。在记叙过草地时,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伤员;伤员吃的是鱼肉和鱼汤,老班长却偷偷的吃着鱼骨头,老班长因饥饿和过分的劳累牺牲。
老班长——这位普通的红军战士,合格的共产党员。就是用一个长满红绣鱼钩钓鱼,维持了三个战士的生命。鱼钩的故事表现出老班长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3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我的两眼湿润了。文章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情。主要讲老炊事班长为照顾作者与两位小同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的喉咙哽咽了。
多么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小同志。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回想起来,可真惭愧啊!平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珍惜,即使生活富裕了,也应该学会艰苦朴素,更要像老班长学习!
简评:文章语言精练,说理清晰,从读《金色的鱼钩》后的心灵震憾着笔,联想到自己不珍惜粮食的生活实际,从而揭示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弃”的观点,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敬仰之情。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了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牺牲了。
最让我受感动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一读到这,我就热泪盈眶,老班长是那样坚强。吃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困难和痛苦啊,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鱼。老班长多么忠于党的事业,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时刻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好三个病号。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口鱼。
再想想我,一天净吃好东西,比他们吃的要好上100倍,还不满足。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别人如何。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红军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能吃好,穿好吗?我与老班长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啊。
我以后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不怕困难挫折,勇敢向前冲。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4
在阅读课上,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被文章中老班长的行为感动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三位生病的战士疲惫不堪跟不上大部队,一位炊事老班长为照顾他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
起初读这篇文章,只知道这是描写长征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却没有弄明白文章为什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读完后才恍然大悟。“鱼钩”是指老班长用火烧红后弯成的钓鱼用具, 而“金色‘’暗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老班长起初给伤员做青稞面,后来,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在水塘边给伤员们洗衣裳时,忽然看见一条鱼跃出水面,这给老班长很高兴,回去老班长用缝衣针做了鱼钩经常给伤员们钓鱼做鱼汤喝。日月如梭,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却从来未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鱼。伤员们在饭后跟踪老班长却发现他在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这段话让我知道了老班长为了同志们有体力能走出这片草地,为了伤员能继续赶路,吃草根和伤员吃剩的鱼骨充饥。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坐在那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紧皱眉头硬咽下去。“我读到这里感觉嗓子有些疼痛,像是什么东西堵在喉咙中,眼中充满了泪水说不出话来。想起生活中吃鱼时,都是妈妈给我把鱼刺精心的挑出来,鲜美的鱼肉总是我先吃。鱼刺卡在嗓子里的滋味是多么难受!更何况吃鱼骨头了!多么好老班长啊!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自己生命,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仍然想着自己的战友。
老班长的鱼钩,挽救了红军战士的生命,它不是一个普通的鱼钩,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闪光品质!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5
周五这天,我们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读完以后,我十分感动!
课文讲了一件感动的令人掉泪的事情:红军进入草原,我们三个小同志得了病,司令员让老班长照顾我们。我们把两袋青稞面吃完了,没了粮食,只能靠着老班长钓鱼,我们吃鲜美的鱼肉,老班长却只吃些鱼刺、野菜!最后,老板长光荣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当读到最后,我总是会热泪盈眶。一位老班长,他年纪那么大,本应该多吃点,可他却吃一些残汤剩饭!让小同志们吃着鲜嫩诱人的小鱼。他为了让小同志们走出草地,撒了一个善意谎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从这里,我看到了一位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老班长!如果我能见到老班长,我会赞扬他:”您是一个伟大的党员!“
除了书上说的老班长,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舍己救人的故事,比如:在1952年1月2日清晨,志愿军里的和他的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河面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小孩正在滑冰。忽然,传来了呼救声,一个小孩掉进冰窟窿了!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其他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英雄捐躯。
这些伟大的人,为了别人,肯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向他们,这些伟大人物学习!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6
今天我在电脑上看了一篇文章,叫《金色的鱼钩》,它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金色的鱼钩》主要写的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病号,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无华,记叙真实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当中,看完以后,我深深的感动了。老班长呀,当指导员向你布置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吃不上东西时,你整夜合不上眼;当你钓到鱼时,你让病号自己吃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
老班长,你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牺牲了!难道你的身子是铁打的?难道你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不是这样!是革命精神支撑着你,使你不顾自己,保护革命后代。文中说你死了,可我认为你还活着。你的精神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老班长,我一定学习你那种先人后已、舍已为人的品质!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7
今天,我在收拾书包的时候,看到这篇作文,让我非常感动。叫《金色的鱼钩》
这篇作文讲的是1953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胃病, 炊事班班长和两个同志得了胃病,司令让我们走在后面。他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给战士吃。自己却吃鱼骨头。到了快牺牲的时候,还不吃,最后因太饿而牺牲。当老班长快挺不住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你们一定要走出地
我非常佩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好吃的蔬菜给别病号吃,自己却吃鱼骨头下去,到快牺牲还让病号吃。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品德。其实父母也是这个样子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把好吃给我们。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把老班张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我贴身的衣兜里……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子孙孙瞻仰革命前辈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让战士走出草地老班长不惜自己的生命。
在两万五千里的旅途中,红军战士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 ,强渡千险,横穿草地……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这里的老班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8
今天,我怀着尊重的心情,读完了《金色的鱼钩》,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是这样的: 1935 年秋天,三个战士病得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别说好吃得有营养的东西给伤病员吃了,能填饱肚子的食物都没有了,班长只能去找食物,找野菜,找草根。一天,班长钓到了一条鱼,做成了鱼汤。从此班长总是端着鱼汤给小队员吃,可他却没吃一点鱼,只是吃草根。最后班长在一次外出找食物时,饿死在野外。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我想到了自己,有了好吃,我把好吃的都吃完了,只留三分之一的给妈妈吃。我和老班长真是天镶之别。
我要做个像老班长那样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9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所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了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作者与另外两位小同志,自己却牺牲了的故事。
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革命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解放全中国,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而我呢?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真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老班长的行为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感动不已。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10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金色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因为他记录了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的我们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青少年缺乏的精神。有一次,我去同学家玩,要乘公交车,因为我人小一下子就挤了进去,抢到了一个座位,我坐在座位上乐呵呵地抖着大腿,又东张西望,身子转来转去。不一会儿车上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我不经意发现有个老爷爷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上来,可是车上的座位也都有人了,难道让老爷爷这把老骨头站在颠簸的公共汽车上吗?我原想让座给这位老爷爷,但自己又不想站着。正当我思考的时候,有一位妇女主动给老爷爷让了座。而这位妇女手中却拎着的东西。这一幕场景让我的脸颊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不断反思自己,老班长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但在别人需要关心时,我却做不到,这种光说不做的行为真不应该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11
一只针制的鱼钩,成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所敬仰的圣物。
难道这小小的鱼钩有非凡的魔力?为何如此珍贵?不,那是一位老班长在“鬼门关”前为党最后一件事,也是最崇高的一件事。
在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你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地选择生存,但你可曾想过,或许在能够延续他人生命之时,你选择死亡,比你自己不顾及他人苟且地活着,更有意义!也许你会觉得,选择死亡是个十分愚蠢的举动,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白生存的真谛。
我们活着不仅仅是在为自己活着,也在为同胞、祖国活着。老班长难道不想选择生吗?不是的,老班长也想生,也想喝鱼汤,但是,老班长觉得,他自己的一条老命可以换得其他三个战士的命,值了!这是最伟大的选择,最残酷的交易,最感人的“让”命。
老班长难道不想睡吗?为何整日整夜地找吃的?不是的,老班长也想睡啊,可是,看着三位战士日渐消瘦,要走出草地还有漫长的路啊!他只好放弃睡眠,去掀无数草皮找一条小蚯蚓,去摸无数草根找可吃的野菜。这样的放弃是崇高的、圣洁的、可敬的!
老班长难道不想丢下同志们,自己走出草地吗?不会的,永远不会的,正是因为老班长对党的信仰,对党的服从,使他一直以来,用生命来完成党组织下达的护送任务。老班长对党的热爱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包括他唯一的生命!
老班长对祖国的爱真是令人佩服地五体投地啊,让我们给为了祖国而失去生命的老班长敬一个端端正正的少先队队礼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12
在长征途中,不少人都因为饥寒交迫被活活冻死、饿死。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饥一顿饱一顿,脚下是深一脚浅一脚。
《金色的鱼钩》讲述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战士照顾三个伤员的故事。当时已经没有了食物,这位老班长从不闲着,伤员休息时,他就去找野菜、挖草根。伤员们一天比一天瘦弱,他实在不忍心看伤员这样。一天,他忽然看到一只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把缝衣针做成鱼钩。从那以后,伤员每天都可以喝到鲜美的鱼汤。老班长却啃着剩下的鱼骨头。快走出草地了,老班长却瘦成皮包骨头了。他饿晕了,却仍然把鱼汤留给伤员。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仍然责备自己把伤员饿瘦了。
如此为别人着想的老班长,竟然为了别人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把能够挽救自己生命的食物让给伤员,老班长有着一颗多么纯洁的心啊!
这个故事反映了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更加反映了老班长的高尚品德。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用无数红军的生命换来的。
在这个长满了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作文 篇13
大家一定要记住革命啊,那些坚强的革命队伍是多么好的队伍啊。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不惜经受皮肉之苦,甚至失去温暖的家庭和珍贵的生命。
红军长征路两万五千里,是多么遥远的距离。而红军这支铁打的队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冲锋陷阵,战胜困难。爬雪山,过草地,这支无畏无惧的队伍真切的验证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
炊事班长是一个老党员,在接受了党组织给与的任务后,认真地照顾着三个年轻的战士。他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三个人吃,自己却吃着最差的东西。为了给三个小战士改善生活,他把一根缝衣针做成鱼钩,尽管眼睛已经卡不清东西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晚上钓鱼,然后摸索着拔几根野草给战士们做鱼汤。在三个小战士吃完后,他才拣起残余的鱼刺嚼一嚼忍着痛咽下去。
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最后时刻,严重虚弱的老班长终于倒在了草地边上。而那个鱼钩则成为了那段历史的见证。见证着一个老党员的无私与伟大。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必将被下一代继续发扬光大。
同学们,今天的共和国是党和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也要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用成绩回报社会和党。
我们就像祖国的花朵,鲜艳、娇丽、多姿,我们的担子很重,肩负着家人的期盼,祖国的希望。我们要从小立志,奋发图强,将来成为栋梁之材,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