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的诗句——《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原文

  柳湖松岛莲花寺,

  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

  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

  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

  蓬莱宫在海中央。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鉴赏

  长庆二年(822 )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有三点:一是充满画意,二是结构新颖、别致,三是炼字精警。诗的标题“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本身就可形成一幅很美妙的画,极易引起人的悠悠暇想。“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是点题。柳湖、松岛、莲花寺三组景象组成了一幅意境美妙的画面,使人如见西湖岸上的弱柳,孤山上的寒松,寺中的莲花。三四句则是从细小处着眼,以卢橘子低和栟榈叶颤两个意象的绘写,突出于前景,形成画中的特写境头。同时点出山雨初霁、水风清凉的气候。这是写诗人归路所见。卢橘即枇杷,栟榈即棕榈。枇杷硕果累累,金实翠叶,本来就多么令人喜爱,山雨过后,清香四溢,连果枝都被压得低垂下来;一个“重”,写出了诗人对它的多少喜悦之情!棕榈树高叶大,俨若凉扇遮径,雨后清风,阔叶颤动,似乎它也感到了水风的清爽。一个“凉”字,透出诗人多少快感!至于“烟波澹荡摇空碧”是从大处着眼,以烟波浩渺之湖面和映在水中的蓝天作为画面的背景。“摇”字用得尤为传神、巧妙,不仅湖上碧波在摇动,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也在微微摇动,给人造成一种迷离仙境的感觉。那么,刚出道场的小舟就更如同是仙人乘坐的了。下文“楼殿参差倚夕阳”一句照应题目中的孤山寺。宝殿楼台掩映于夕阳晚霞之中,在烟波微荡、白云缭绕等景物陪衬下,更增添了幻境气氛。至最后一句以孤山寺之在西湖很像蓬莱宫之在东海作结落笔到“回望孤山赠诸客”的题旨,作品便戛然而止。蓬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而孤山寺中又有蓬莱阁,两者浑然一体,不着痕迹,更增加了韵外味,弦外音,使孤山寺的诗情画境久久萦绕于读者的脑际。

  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首二句是点题并简单勾勒,中四句分写大小远近各个场景,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绝妙的图画,结尾才回棹点明这都是回望中所见,并又总括一句以收结。构思新颖,耐人寻味。

  最后此诗在练字和句法方面也颇有讲究。《唐宋诗醇》说此诗“句法挺健,前人说白诗‘属对精警’,‘ 章法变化,由字法生新也。‘重’字、‘战’字、‘摇’字、‘倚’字,俱下得挺拔,遂觉全首生动。”

  条理井然,其理俗处,而雅亦在其中,此评可谓深得其精妙。

  这首诗,短短八句,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读后如随诗人游踪,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它宛如一篇优美的游记,更配有铿锵的韵致,荡起喜悦的心声,如画卷在目,如乐章在耳,给人以情景水乳交融的快感。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