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诗句——《山居秋暝》

2017-04-16

  《山居秋暝》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人称为“诗佛”,官至尚书右丞,祖籍祁州(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崇信佛教,早年王维积极入世,是至情至性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如《红豆》,写亲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寻味。他的诗句常常是看上去自然流畅,毫无雕饰,待细细品来愈觉其笔触凝练精到,用心良苦。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也!这首《山居秋暝》选自《王右丞集》。他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王维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即二十岁中进士第,为大乐丞。累迁至给市中,终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可仕途坎坷,中年遭遇挫折,逐渐走上了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的道路,思想日趋消极。 此诗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酬张少府》)。《辋川集》中的作品,大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绝。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思想,但这些诗“诗中有画”的表现手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并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山居秋暝》简介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贪,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