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情对的探讨

一、无情对的特点

 

无情对的特点,首先是对仗上面的工稳,何谓工稳,举例说明: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诸位请看,三对五,数字相对;星对月,天文相对;白对黄,颜色相对;兰对梅,花卉相对;地对天,天文相对。可谓字字相对,工稳非常。

无情对的另一特点,就是上下联意思风马牛不相及,再举一例子:

皓月一盘耳,

红星二锅头。

 

这是最近在云心文秀中对的无情对,为云无心出岫的出句,“皓月一盘耳”,是一个感叹句,意思为:皎洁的月亮,象一个圆盘一样。

到了对句,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成:“红色的星星象两个锅子里面的头”的,只能用其原来的意思,就是一个品牌产品的名称。

上述的例子,是一个很极端的“风马牛”,而无情对中,也有对句意思与出句能作牵强配合的,举例说明:

水发千支终入海,

风流万种尽归天。

 

下联的意思,很明显是嘲笑“风流人物”要“归天”的,但若要强词夺理的话,也未必是不能说得通:风无论怎样的流动,最后还是要归到天上去。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大家不妨探讨一下。

 

二、无情对的创作

 

无情对的创作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反推论

反推论,是指作者的创作思路从无情对的对句开始,通常是由一句俗语、熟语或成语等既有句子而反向寻求出句。比方说,云无心出岫的:同观日落、皓月一盘耳,搜集资料的:甘地有缘涉足非洲,等等,均是属于这类反推论的创作。这一类型的创作,通常作者会把后得的句子发表出来,和大家作一个愉快的交流,到最后有人能度出其心思了,便大可以报以哈哈一笑。所以我很遗憾当天一下子便把搜集资料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给对了出来,使之没有了这一份享受。 2、巧合

巧合,是指出句者本无意求无情对的,但对句者在灵光一闪处把其对成无情对了,比方说,刚才的“风流万种”句,就是这样的情况。

巧合的无情对,在质量上通常会比反推论的无情对稍微有所欠缺,越长的句子越能反映出这种差距,这点很正常的,因为长的句子,受到的限制会比短句子多。

 

3、求句

这在一些比赛中通常会看见,其中也偶然会发现有佳品,但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出句者可能没有考虑到无情对句存在的限制,是所有对仗中最多的,往往出了句而得不到好的对句,如某处比赛中的无情对出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应对者无数,但效果不甚佳,我曾想了许多种方法去应对,但都因为条件不足而不能完成。

 

二是出句者自身对无情对的概念不甚了解,常常把产生歧义的对句作为出句,那么即使对句者对出了原句,总体效果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举个例子:牙刷,一般就是指日用品,但在粤语里面却有指人“飞扬跋扈”的意思,以“毛巾”作出句,对以“牙刷”,能让人忍俊不禁,但若用“牙刷”作出句,对以“毛巾”,便觉得索然无味了。

 

三、无情对的手法--借对

 

无情对为何通常会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法,就是借对。这里所说的借对,不是常见的借字(如清字借代青字,鸿雁的鸿字借代红色的红等),而是借义,从逻辑上讲是偷换概念,如: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又如: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为何要“借”呢?概因无情对之所以“无情”,是其能产生歧义,而歧义的构成,是源于我国文字的精妙性,一些字(词)具有多义性,即使是两个组合相同的句子,也可能因意义不同而大相庭径。这点,在外语上也会有一些,但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与汉字的精深奥妙匹敌。

 

四、无情对手法在联句中的运用

 

无情对,作为一种独特的对子形式而独树一帜。我曾经作出过尝试,就是在对联里面加入无情对的成分--运用借对手法入联。

请先看此联:

乡下采风,一架瓜棚遮北斗;[孤峰倨坐]

山中避雨,半边竹笠寄东坡。[御赐金牙]

 

联中的“山中避雨”对“乡下采风”,便是用了借对的手法,“采风”,一般是指新闻、艺术工作者到乡间去搜集、发掘资料,探究民间艺术;而避雨对采风,可谓是有点“风马牛”的。同样,“北斗”与“东坡”也是貌合神离的一对。但到探究联意的时候,这对却又可以成联,因为半边竹笠寄东坡,是有典可稽的,正是东坡居士体察民情的一段动人故事,遥寄东坡,正好与采风相互呼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