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

时间:2024-01-31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十篇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 篇1

  初识杨绛先生,是第一次为学生们上八年级的一篇课文《老王》,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印象太深了,常让我想起的是杨绛先生的真诚、善良与乐观。这次读《我们仨》这本书,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走近杨先生、走近她拥有的这个学者家庭,感受他们三口在人生苦难面前相互理解、关爱的亲情,好多时候读着读着就热泪盈眶。

  首先感动于这个家庭的学术氛围。一家三口,三位教授,他们对学术,对学生,对教学共有的那份痴心让我唏嘘不已。早年的知识分子身上的单纯与执着真是可贵。杨绛先生在文中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在家时,各自在自己的书桌前工作,互不相扰,碰到困难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有仨人之间的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样的文字,我连读几遍,总会为这个家的这份安静、宁和向上的氛围感叹不已,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情怀”,什么是“赤子之心”。

  其次感动于这个家庭三人之间的那种心心相牵的温柔。从杨绛先生的一段段描写中,我读到了钱钟书先生疼爱妻女的一个个小细节,如在产院做产妇的日子里,笨拙的鈡书为她做鸡汤,在巴黎出租屋的时候,钱钟书早早起床,将早餐做好放在妻子的床前,那个体贴入微的丈夫如在眼前。以至于合上书的时候,还时不时想起钱钟书为妻子每天清晨做的牛奶红茶,还有她为鈡书做的红烧肉。总能记得她夸赞女儿媛媛“乖,管得住自己,过目不忘”这些特点时的自豪,常能想起他们一家三口读书时媛媛看了开头就伤心痛哭,鈡书看到书上可笑处就痴笑个不了,杨先生看书则很镇定的样子来。反复回想就能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所有的生活都是诗。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500字十篇

我们仨读后感500字 篇1

  初识杨绛先生,是第一次为学生们上八年级的一篇课文《老王》,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印象太深了,常让我想起的是杨绛先生的真诚、善良与乐观。这次读《我们仨》这本书,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走近杨先生、走近她拥有的这个学者家庭,感受他们三口在人生苦难面前相互理解、关爱的亲情,好多时候读着读着就热泪盈眶。

  首先感动于这个家庭的学术氛围。一家三口,三位教授,他们对学术,对学生,对教学共有的那份痴心让我唏嘘不已。早年的知识分子身上的单纯与执着真是可贵。杨绛先生在文中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在家时,各自在自己的书桌前工作,互不相扰,碰到困难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有仨人之间的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样的文字,我连读几遍,总会为这个家的这份安静、宁和向上的氛围感叹不已,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情怀”,什么是“赤子之心”。

  其次感动于这个家庭三人之间的那种心心相牵的温柔。从杨绛先生的一段段描写中,我读到了钱钟书先生疼爱妻女的一个个小细节,如在产院做产妇的日子里,笨拙的鈡书为她做鸡汤,在巴黎出租屋的时候,钱钟书早早起床,将早餐做好放在妻子的床前,那个体贴入微的丈夫如在眼前。以至于合上书的时候,还时不时想起钱钟书为妻子每天清晨做的牛奶红茶,还有她为鈡书做的红烧肉。总能记得她夸赞女儿媛媛“乖,管得住自己,过目不忘”这些特点时的自豪,常能想起他们一家三口读书时媛媛看了开头就伤心痛哭,鈡书看到书上可笑处就痴笑个不了,杨先生看书则很镇定的样子来。反复回想就能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所有的生活都是诗。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十二篇

我们仨读后感 篇1

  记得看过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感觉百岁老人脑筋那么清楚,对人生的感悟确值得我们学习和体悟。这次在图书馆偶遇杨先生的《我们仨》,仍旧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拜读的。

  这是一本小书,共分三部: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人老了,爱做梦,担心心爱的人突然离开,杨先生把它叫做“长达万里的梦”。在丈夫和女儿弥留之际,杨老在女儿的搀扶下坚持每天去看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家三口相聚在古驿道。后来,女儿也病了,杨老每天在梦中惦记着女儿。“我每晚都做梦,每晚都在阿圆的病房里。”“我不敢做梦了。可是我不敢不做梦。”失去女儿的痛是九十多高龄的老人无法承受的,“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在心上流泪。”当丈夫也离开自己,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时,杨老说,“我但愿我能变成一块石头,屹立山头,守望者那个小点。”“我实在不想动了,但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如果前面两部给我们显示的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垂垂暮年,那么从第三部开始,杨老开始回忆,以回忆来怀念。“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850字(通用10篇)

《我们仨》读后感850字 篇1

  很多人了解杨绛,多半源于钱钟书先生那句“最美的妻,最才的女。”或是之前大家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情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

  但杨绛先生真正令人敬佩的是:走过战争与动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不争不慌的状态。

  亦如她自己所阐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她和钱钟书先生兴趣相投。他们都热爱着自己工作和看书,都喜欢在闲暇时出去"探险"。他们都会"偷空看书","以勤补拙"。他们是彼此的伴侣,又是工作上的同事。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是他最贤的妻,也是最才的女。

  杨绛先生曾说钱钟书先生有“痴气”,称他为“呆大”。也就是说,钱钟书先生有时候像个呆子似的,不谙事理,家务活也不会做。同时,这也意味着,杨绛先生需要在家庭生活中承担更多的琐事,常对钱钟书先生说,"不要紧,我会...."。

  不只是生活上,在人情世故上,在与文化界等各方面打交道时,杨先生很温和,善于应对各种场合,各种情况。

  他们彼此理解,彼此扶持,彼此欣赏认可,彼此相爱着…

  “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钱钟书先生谆谆嘱托杨绛先生。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范文(精选9篇)

我们仨读后感600字范文 篇1

  初识杨绛先生,是第一次为学生们上八年级的一篇课文《老王》,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印象太深了,常让我想起的是杨绛先生的真诚、善良与乐观。这次读《我们仨》这本书,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走近杨先生、走近她拥有的这个学者家庭,感受他们三口在人生苦难面前相互理解、关爱的亲情,好多时候读着读着就热泪盈眶。

  首先感动于这个家庭的学术氛围。一家三口,三位教授,他们对学术,对学生,对教学共有的那份痴心让我唏嘘不已。早年的知识分子身上的单纯与执着真是可贵。杨绛先生在文中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在家时,各自在自己的书桌前工作,互不相扰,碰到困难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有仨人之间的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样的文字,我连读几遍,总会为这个家的这份安静、宁和向上的氛围感叹不已,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情怀”,什么是“赤子之心”。

  其次感动于这个家庭三人之间的那种心心相牵的温柔。从杨绛先生的一段段描写中,我读到了钱钟书先生疼爱妻女的一个个小细节,如在产院做产妇的日子里,笨拙的鈡书为她做鸡汤,在巴黎出租屋的时候,钱钟书早早起床,将早餐做好放在妻子的床前,那个体贴入微的丈夫如在眼前。以至于合上书的时候,还时不时想起钱钟书为妻子每天清晨做的牛奶红茶,还有她为鈡书做的红烧肉。总能记得她夸赞女儿媛媛“乖,管得住自己,过目不忘”这些特点时的自豪,常能想起他们一家三口读书时媛媛看了开头就伤心痛哭,鈡书看到书上可笑处就痴笑个不了,杨先生看书则很镇定的样子来。反复回想就能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所有的生活都是诗。

查看全文

关于我们仨读后感700字(精选10篇)

关于我们仨读后感700字 篇1

  初识杨绛先生,是第一次为学生们上八年级的一篇课文《老王》,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印象太深了,常让我想起的是杨绛先生的真诚、善良与乐观。这次读《我们仨》这本书,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走近杨先生、走近她拥有的这个学者家庭,感受他们三口在人生苦难面前相互理解、关爱的亲情,好多时候读着读着就热泪盈眶。

  首先感动于这个家庭的学术氛围。一家三口,三位教授,他们对学术,对学生,对教学共有的那份痴心让我唏嘘不已。早年的知识分子身上的单纯与执着真是可贵。杨绛先生在文中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在家时,各自在自己的书桌前工作,互不相扰,碰到困难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有仨人之间的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样的文字,我连读几遍,总会为这个家的这份安静、宁和向上的氛围感叹不已,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情怀”,什么是“赤子之心”。

  其次感动于这个家庭三人之间的那种心心相牵的温柔。从杨绛先生的一段段描写中,我读到了钱钟书先生疼爱妻女的一个个小细节,如在产院做产妇的日子里,笨拙的鈡书为她做鸡汤,在巴黎出租屋的时候,钱钟书早早起床,将早餐做好放在妻子的床前,那个体贴入微的丈夫如在眼前。以至于合上书的时候,还时不时想起钱钟书为妻子每天清晨做的牛奶红茶,还有她为鈡书做的红烧肉。总能记得她夸赞女儿媛媛“乖,管得住自己,过目不忘”这些特点时的自豪,常能想起他们一家三口读书时媛媛看了开头就伤心痛哭,鈡书看到书上可笑处就痴笑个不了,杨先生看书则很镇定的样子来。反复回想就能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所有的生活都是诗。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通用10篇)

我们仨读后感800字 篇1

  语言轻便流畅的文字,总是很快就会读完了,好像是遇见一瓶清凉洁净的水,一下子就喝完了。文章虽是读完了,却并不像只是喝了一杯水那样解了渴。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温暖,感慨佩服的情绪,勉人向上的动力还留在心中。

  我发现一个特点,比较有文字功底的老一辈的学者老师们,往往用字更加精简,叙说自己的故事,那些苦难只是平淡叙说,好像是别人的故事一般,而家人之间的记忆和故事则历历在目,饶有趣味,似乎怎么说都不够,总是令人感到温暖。而年纪越轻,过了无话可说的阶段,对事物的渲染夸张愈是浓墨重彩。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的泪窝是太浅了,看到书里一些情节,泪就止不住一直往出涌。人生本是一场大梦,苍凉几度,真的只是逝者自知,唯一可叫人不憾的,是和最爱的人相伴相守的那些时光,庆幸自己可以遇见这样的伴侣,感谢上苍赐予自己最好的女儿,如此,即便是一路风餐露宿,也容膝易安了。

  钱钟书先生虽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在学习读书方面都是杨绛先生和圆圆的老师,生活中却是“拙手笨脚”,他在年老之后随女儿逃避邻居的欺负住到简陋的学校宿舍小红楼去,大家都在忙活,他也不肯闲着,就拙手笨脚地跑去打扫陈年积土,弄得哮喘复发。这让我想起,妹同我讲述的,二姐开车带着大姑去接应回家为奶奶奔丧的妹,打着电话说岔了路口,二姐下车去追走过的妹妹,一回头“老太太”大姑也跑出来了,眼睛不禁又湿了。暮年的老人,总是很容易让我心疼和担忧,在他们眼中我们始终是孩子,他们既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也渐渐为人父母,同事仍然为我们而担忧。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精选13篇)

我们仨读后感1000字 篇1

  语言轻便流畅的文字,总是很快就会读完了,好像是遇见一瓶清凉洁净的水,一下子就喝完了。文章虽是读完了,却并不像只是喝了一杯水那样解了渴。有一种令人感动的温暖,感慨佩服的情绪,勉人向上的动力还留在心中。

  我发现一个特点,比较有文字功底的老一辈的学者老师们,往往用字更加精简,叙说自己的故事,那些苦难只是平淡叙说,好像是别人的故事一般,而家人之间的记忆和故事则历历在目,饶有趣味,似乎怎么说都不够,总是令人感到温暖。而年纪越轻,过了无话可说的阶段,对事物的渲染夸张愈是浓墨重彩。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的泪窝是太浅了,看到书里一些情节,泪就止不住一直往出涌。人生本是一场大梦,苍凉几度,真的只是逝者自知,唯一可叫人不憾的,是和最爱的人相伴相守的那些时光,庆幸自己可以遇见这样的伴侣,感谢上苍赐予自己最好的女儿,如此,即便是一路风餐露宿,也容膝易安了。

  钱钟书先生虽是学贯中西的学者,在学习读书方面都是杨绛先生和圆圆的老师,生活中却是“拙手笨脚”,他在年老之后随女儿逃避邻居的欺负住到简陋的学校宿舍小红楼去,大家都在忙活,他也不肯闲着,就拙手笨脚地跑去打扫陈年积土,弄得哮喘复发。这让我想起,妹同我讲述的,二姐开车带着大姑去接应回家为奶奶奔丧的妹,打着电话说岔了路口,二姐下车去追走过的妹妹,一回头“老太太”大姑也跑出来了,眼睛不禁又湿了。暮年的老人,总是很容易让我心疼和担忧,在他们眼中我们始终是孩子,他们既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也渐渐为人父母,同事仍然为我们而担忧。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500字(通用8篇)

我们仨读后感500字 篇1

  初识杨绛先生,是第一次为学生们上八年级的一篇课文《老王》,这篇文章最后一句“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印象太深了,常让我想起的是杨绛先生的真诚、善良与乐观。这次读《我们仨》这本书,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走近杨先生、走近她拥有的这个学者家庭,感受他们三口在人生苦难面前相互理解、关爱的亲情,好多时候读着读着就热泪盈眶。

  首先感动于这个家庭的学术氛围。一家三口,三位教授,他们对学术,对学生,对教学共有的那份痴心让我唏嘘不已。早年的知识分子身上的单纯与执着真是可贵。杨绛先生在文中写到“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仨在家时,各自在自己的书桌前工作,互不相扰,碰到困难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有仨人之间的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样的文字,我连读几遍,总会为这个家的这份安静、宁和向上的氛围感叹不已,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情怀”,什么是“赤子之心”。

  其次感动于这个家庭三人之间的那种心心相牵的温柔。从杨绛先生的一段段描写中,我读到了钱钟书先生疼爱妻女的一个个小细节,如在产院做产妇的日子里,笨拙的鈡书为她做鸡汤,在巴黎出租屋的时候,钱钟书早早起床,将早餐做好放在妻子的床前,那个体贴入微的丈夫如在眼前。以至于合上书的时候,还时不时想起钱钟书为妻子每天清晨做的牛奶红茶,还有她为鈡书做的红烧肉。总能记得她夸赞女儿媛媛“乖,管得住自己,过目不忘”这些特点时的自豪,常能想起他们一家三口读书时媛媛看了开头就伤心痛哭,鈡书看到书上可笑处就痴笑个不了,杨先生看书则很镇定的样子来。反复回想就能感觉到一家人在一起,所有的生活都是诗。

查看全文

《我们仨》读后感(精选16篇)

《我们仨》读后感 篇1

  我们仨》是以一段梦靥般的古驿道之旅开头的。起初我不明状况,并未意识到是怎么一回事,读着读着才发现这是一本有关回忆的书。

  杨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与钱钟书、钱瑗一家三口美好却曲折的生活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幸福和快乐,有悲痛和伤感,也有惊喜和小确幸。不过终于这仅仅成为了她自己的回忆,徜徉在她自己的心中。“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虽然他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只留下了她一人!但是那种情感却愈久弥香,挥之不去。——《我们仨》

  “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他们三个谁都离不开谁。

  杨绛往常自以为很独立,但当钱钟书和钱媛不在身边,剩下她自己一人住客栈时,才觉得自己像一只爬藤草。钱钟书是她俩的老师,他可高大了。但是他又很弱小,在穿衣吃饭上面都需要她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

  “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

  “我们还像年轻时那么兴致好,对什么都有兴趣。”

  我羡慕他们的二人世界:

  钱钟书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没有圆圆之前,我羡慕他们的二人生活,彼此包容、彼此理解、彼此进步。他们的爱如此深沉,又如此朴实。只要他们在一起,快乐便是简单的。尤其最喜欢书中所说的“探险”,觉得两个人一起探险,随处都能探索到新奇的事,随处有所发现,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