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朱元璋

2019-06-11

  要说古今中外我最喜欢的人是谁,当然还是赫赫有名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生,原名朱重八,,后在皇觉寺当和尚,当遭遇旱灾后,他为了生存接受好友汤和的邀请去当了起义军,后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又推翻了元帝国,终于创建了大明帝国。

  朱元璋名字的含义,朱元璋等于诛元璋,璋是尖锐的玉器,名字的意思就是打败元朝的一柄利器,而事实上,他也并没有辜负这一名字的意义,将中国从残暴的元统治者的手里夺了回来。

  消灭东吴张士诚后,朱元璋大体上占据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东部、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这些是全国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因此,进行大规模南征北伐的时机成熟了。

  当时南方的形势是方国珍占据浙东、陈友定据有福建、明玉珍控制着四川,广东和广西则仍处在元朝统治中。在平江战役快结束之时,朱元璋已派参政朱亮祖率兵进攻方国珍,然后又命汤和为征南将军,从宁波进攻方国珍,方国珍于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归降。与此同时,朱元璋与刘基细细商定了北伐计划。此时常遇春提议:直取大都,以其精兵消灭元朝的疲卒,占领大都后,分兵出击,则大功告成。为此,朱元璋不赞成,他认为大都是元朝经营了上百年的都城,防御工事坚固,孤军深入进攻,太过危险,应先取山东,再占河南,折攻潼关,取得东西南三方面的军事要点,然后再攻取大都,必将成功。诸将对此表示赞同。

  于是,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率全军;以常遇春为副将军,另以参将冯胜、右丞薛显、参将傅友德各领一军,全力北伐。

  朱元璋再三申明军纪,告诫出征将士,北伐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推翻蒙元暴政、解除人民痛苦。随后还发布了由宋濂起草的告北方官吏和人民的檄文,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对中原地区的广大汉族人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檄文还表示,对于蒙古人若愿为新皇朝臣民,则与中原人民一样看待。

  北伐军节节胜利,迅速攻下山东诸郡。公元1368年四月占领开封,平定河南,同时攻克潼关。八月,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元顺帝见孤城难守,带着后妃太子慌忙弃城逃走,奔向漠北,统治中原长达九十九年的蒙元被赶出了中原。

  在南征北伐不断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公元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于应天南郊登基,建国号大明,改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

  经过十六年的征战讨伐,朱元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从一个横笛牛背的牧童、小行僧,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但总的来说,朱元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削陈灭张,推翻元朝,抗击匈奴,开发贸易,为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他坚忍不拔,处事冷静的作风更是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