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日记:风好扬帆正当时

2019-02-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弹指间,紫薇文学社和校报《跋涉》已经伴随大家走过了三年的风雨历程。一路上,不乏疲倦,困惑和喜悦。她犹如春草一般,需要春风和大地的呵护、关心和关怀。历经岁月的洗礼,时间的磨练,才会让强者更强,仁者更仁。在这三年里,学校的文化建设工作如火如荼,蒸蒸日上,这无不得力于国家的政策,领导的帮助,师生的支持。悠悠岁月,漫漫长路,在这片麒麟降生的地方,孕育着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芳草地”,拥有着一个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找回我们本应该属于我们的灵魂。

  这是一个灵魂,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永恒的呼唤,呼唤着文化的诺亚方舟上自由驰骋的希望。我想有一天,她会回来的,我们也会找回本应该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那一页页的青春,一载载的风华,一串串的回忆,一个个的故事,将这些串联起来,就是我们原本的花样年华。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生无常,而文学千秋。读书是有用的,好读书,读好书,大文豪培根先生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读百遍,方能其义自见。

  王勃写作,一挥而就,不易一字,凭的是什么,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成为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名句,只有读书,才能成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如果没有王勃的博览群书,怎能达到如此地步,更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

  当然,读书,不一定要非在纸上读,焉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更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写出好的作品,一是读书和阅历,二是深思与感悟。多些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阅读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感悟,方能下笔如有神,人生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世态万象皆融于胸,才能造就“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的学期,文学社和校报《跋涉》又一次进行了历史性的“大变革”,为提高文学社和校报的严谨性,权威性,在保持原有的校报编委会成员的基础上,力邀本县着名的作家组成顾问团,县委机关刊物的主编,副主编组成编审团,每一期的校报,都会让他们过目。本县作协主席张殿臣先生,着名作家左伯山先生,着名的文史编审刘富轩先生和贾昌亭先生为文学社兼校报顾问。他们有的已经年过半百,有的已经是古稀老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故事,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执着,那就是深爱的文学艺术。他们在文学上已经是金光灿烂,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县文联主席鲍淼先生主编的刊物《麒麟文艺》,和王永东先生担任副主编的刊物《麟乡文史》,将是展现我县文化繁荣的重要窗口,他们二人都挚爱着文学,与《跋涉》一起,心相连,手向前,共创美好明天。我想,再这样庞大的专家顾问团队和编审队伍的支持下,我校会再掀新的文学热潮。

  新的学期里,我校文学社及刊物与全国励志杂志第一品牌《意林》杂志强强联手,成为菏泽市中学唯一与《意林》杂志文学社联盟的团体。在校报上所刊登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可能出现在《意林》文学社联盟专版上,在校报和全国性励志杂志之间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学校还与全国多所杂志社建立合作关系,互换样刊,并且我校文学社社员稿件选用情况渐入佳境。《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两篇、《中学生阅读》一篇、《演讲与口才》一篇、《疯狂作文》一篇、《新巨野》三篇、《麒麟文艺》两篇、《麟乡文史》一篇,并且在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中,文学社成员有六人次获奖,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一个叩响文学盛典大门的金钥匙。

  有容方知德乃大,无求便为品自高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新的学期开始了,学生本人已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能做的就是这些,从文学社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如日中天,正是见证了她的成长,一程风雨一程阳光,一路耕耘一路收获,孕育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的路,是一段又一段的回忆,一载又一载的风华,又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讲着故事连接起来,正是成为我与文学相伴的真实写照。

  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夜晚,我写下这些文字,以此纪念我对文学的热爱,按照学校的规定,历届高三生不得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也从台前退到幕后,不再担任校报的主编,退为。在最后的一年里,我将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高三复习中,让我们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明年硕果累累的秋天。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像毛主席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通俗的人,一个脱离低俗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进而,成为古圣先贤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