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镇观后感-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

2019-11-25

  在本周周四,我们在活动中心观看了《我们的小镇》 ,整部戏演员们都在很用心的演,观 众也比较积极的配合着。我在看完这演出之后,感触也很深。下面就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1

  感谢冬冬邀请我去现场观看了话剧《我们的小镇》。亲临现场,真的感觉很棒。终于理解文艺生活的真正内涵。该话剧反映每个人出生、成长、恋爱、婚育和死亡以及生活意义的话剧作品。在活着的时候真正认识到此时此刻生活的价值,生活才会是有意义的。

  教导我们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从一个死者的角度从阐述生命的价值。假如给死者一天的时间,让他们回到自己曾经生活的世界,他们感受到的全都是美好。为什么我们活着的人不能试着转变一下思维去思考呢?无语横生的社会,我们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方式。真正放下是否观,放下得失心,我们才会真正的快乐。如果不能完全放下,那么偶尔的休憩总是可以的。

  远离城市嘈杂的喧嚣,在那儿,你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宁静,一片净化心灵的土壤,一份闲适的心情。

  我想我渐渐喜欢上了有主题的话剧及适当的文艺生活。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2

  其实对于这些演员们的人生阅历和演技而言,远远不足以撑起这样的一个故事,撑起一个关于生老病死、爱和生活的庞杂命题。所以当男主演站在我的身边,看到他帅气稚嫩的脸庞和明显有些不合身的西服,有些窃笑。

  剧本翻译基于文化的差异难免有些水土不服,演员对于台词的掌控能力略显不足,像是一场配音的译制片。但是鉴于整个剧场是一个青春无敌的环境,观众的互动弥补了舞台的不足。

  其实感动的反而是谢幕的时候,看着主演和工作人员们露出孩子气的一面,男女朋友跑上去献花、然后拥抱、享受台下同学们的起哄,青春是那么美好,比任何强加的故作深沉要动人万分。在什么时候就应该享受什么样的人生,就像回不去的那些时光,回不去并不会让人丧失走下去的勇气,只是在频频回首之间找到珍惜现在的理由。

  灯光舞美借着技术的进步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这些掩饰不了叙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单薄和苍白,有些部分冗余,有些部分又仓促收尾。

  突然希望自己也是舞台上的一员,或许潜藏的自己还是希望展现自己的。只是现在的我,更习惯坐在人生的台下,冷眼旁观。

  回不去的,就珍惜吧,我们的小镇,此刻的人生~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3

  5月6日晚上7点30分,厦门大学中文系20xx年“中文有戏”演出季之经典剧目再现《我们的小镇》在建南大会堂倾情上演。演出持续了130分钟左右,高潮不断,掌声、喝彩声频频。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以严谨而生动的创作态度为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戏剧爱好者带来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话剧之夜,更是将厦大“中文有戏”演出季推向一个新高潮。

  《我们的小镇》是桑顿·怀尔德(1897~1957)的代表剧作,曾获1938年普利策戏剧奖。本剧以歌洛威尔小镇上两个家庭为主线,通过描写镇上居民的平凡生活,探讨了成长、婚姻、死亡以及生活的意义。本场演出的演员们来自各大院系各个年,级,皆是非专业演员,却以隽永真挚的表演使现场观众身临其境般经历着20世纪初的美国小镇的日常生活,感受着它们的所经历的悲喜哀乐。

  当晚,话剧在第二幕和第三幕皆出现高潮。第二幕的婚礼,扮演新人的一对演员伴着进行曲、花童的祝福和众宾客的簇拥步入观众席,观众们感叹新娘的惊艳,感慨新人的甜蜜,沉浸于婚礼的喜悦中,使得现场气氛雀跃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穿的是她母亲当年结婚的婚纱,更是让人艳羡不已,也为话剧演出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而到了第三幕,葬礼的肃穆又使得现场陷入淡淡的感伤气氛中,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起伏不定。当因难产离世的女主角艾米丽的灵魂回到曾经记录着她的生活足迹的地方时,她才猛然发现,那些平凡和琐碎,那些平淡和简单,是那样的美好和珍贵。剧情到了这一处,观众深为动容,席间不断有人轻轻抽泣。而本出话剧的宗旨亦在此处展露无遗,活着的人们只有真正认识到平淡生活的意义,才能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

  话剧结束后,演出季总策划、《我们的小镇》制作人李晓红教授,导演09级硕士生江丽陈携各分幕导演和全体演职人员上台谢幕,整个大会堂再次掌声雷动。大家在回味《我们的小镇》所带来的精彩之余,亦对“中文有戏”演出季寄予了更多的期盼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4

  如果说布莱希特的“间离”戏剧方法直接受梅兰芳京剧演出的启发的话,那桑顿·怀尔德的戏剧观念之中国因素就要复合得多了。因父亲曾任美国驻华总领事,怀尔德少年时在上海、山东烟台生活过若干年且接受教育(其时恰逢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共和兴起的时代风云变幻中),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其有所影响,及至成年,在其戏剧观念的形成过程中,京剧的独特形式亦予他不少启悟。《我们的小镇》这个剧本,在二十世纪三〇年代的美国剧坛算是个“异类”,从形式到内容,均有出人意表之处(如舞台上“没有帷幕,没有布景”,舞台经理既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也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虑与体悟,对我们而言,或许有着某种东方式暗接款曲的熟悉感,因为那些凡俗的平淡,及平淡中隐藏的诗意与深刻。

  《我们的小镇》中,那个不起眼的小镇名为格洛佛角,镇上有几百户人家,共2642人,而剧中的三幕戏主要围绕吉布斯家和韦伯家展开,一切波澜不惊,出生、成长、上学、结婚、生育、死去,一代人、两代人,周而复始,每个人都是如此生活着。这让我想起美国另一位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名作《天边外》,探讨生活在别处这个话题,“海的那一边是什么?”“是天边。”“那天边外呢?”剧中的主人公一生渴望着“天边外”的生活,可终其一生也未走出小镇,徒然留下无限的怅惘和悔恨。而《我们的小镇》中的人物似不太存有生活在别处的想法,但并非他们全无困惑与梦想,此处生活的意义是他们,亦是这部剧作念兹在兹的莫大问题。

  与许多剧作将笔力灌注在第一幕相异,《我们的小镇》初始一直平静铺叙,第一幕“日常生活”、第二幕“爱情与婚姻”,淡淡而过,或有让人饮白开水般的不耐。但第三幕,不避“怪力乱神”,有了幽灵,有了穿越,有了哀伤,有了犹犹豫豫的放下,前面两幕的意义不再模糊,垫场不再是垫场,一切贯穿起来,获得了一种飞升。日常生活、爱情与婚姻,平凡得令许多人习焉不察,忘却此中的真意,而死亡及虚拟的穿越,让本来隐形的一切蓦然显影,重新曝于我们的眼前。韦伯家的艾米丽因难产而死,得知还有一次返回人间稍作停留的机会,她选择了自己十二岁生日的那天,虽然同时得到警告这样的重返是痛苦的,她仍然如此选择、不改初衷。因之,有了返回时限已到,艾米丽再次离别时如下的告白:

  “再见,再见,世界。再见,格洛佛角……妈妈,爸爸。再见,我的闹钟……妈妈的太阳花。食物和咖啡。新熨好的衣服,还有热水澡……睡觉与起床。哦,地球,你太美妙了,以至于无人能认识你的好。”

  这种锥心的痛楚,是因为艾米丽意识到自己以前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忽视,于是在被带回坟墓的刹那,她仍要努力再回看一眼。“有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这是她面对舞台的诘问,痛入心扉,或许亦问入每一个人的心里。

  日常生活的缓慢流程有着极大的销蚀作用,一切的耐心,一切的尊严,在时光的消磨中损耗殆尽,似乎没有了重心与质感。但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叙述方式却使那难言的真相忽然拉至我们的面前,所有的不再影影绰绰,而是清晰可辨,纤毫毕现。艾米丽如是,而送报纸的男孩乔·克罗威尔更有着在剧作家艺术处理下微缩的一生,他刚在舞台上出现时,在派送小镇报纸《哨兵报》,边和吉布斯医生拉着家常,谈论谈论膝盖隐隐作痛什么的;而随后从舞台经理貌似随意的旁白中,我们得知乔非常聪明,高中毕业将获得麻省理工的奖学金,“本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但战争爆发了,他死在了法国。——所有那些教育都白费了。”死亡兀然扑至眼前,原本凡俗的日常生活顿时暗潮汹涌。我们若事先得知这一切,还会一任生活的漠然吗?

  桑顿·怀尔德对小镇日常生活的铺陈是异常散漫的,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没有特立独行的人物,没有抓人眼球的事件,一切的平常凡庸如剧本名字:“我们的小镇”,放之美国任何一个州皆可,或许放之四海亦皆可。甚至,舞台经理还请来了一位州立大学的农业学教授,给大家介绍格洛佛角的地理概况,诸如生成年代、气象学知识、人类学资料等等,与故事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近似繁冗的旁逸斜出的枝节。这是对写实剧的一种近于“笨拙”的陷溺与戏仿,当进入的程度达至极限时,反讽的效果也就油然而生,刻画凡俗生活的戏剧泛出了隐喻的色彩,源于怀尔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最微小的事件找到最珍贵的价值”。大家对如此的一个小镇的感受是陌生与熟悉的混合,故事未必逐个经历,但人情与世态的相通却是不言而喻的。

  桑顿·怀尔德曾说,“我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新型戏剧家。我曾希望自己是。我希望能贡献一份力量,为他们的到来铺平道路”。事实证明,怀尔德确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的创新者,他从无戏剧性中寻出戏剧性,从凡庸中提炼出诗意之花来,于他自己是抒怀之作,其间的隐喻亦为我们每一个人所见证。

我们的小镇观后感5

  在本周周四,我们在活动中心观看了《我们的小镇》 ,整部戏演员们都在很用心的演,观 众也比较积极的配合着。我在看完这演出之后,感触也很深。

  第一幕,演的是小镇的一天,那是那时候是主角们小的时候,表现出他们的天真,两小无 猜。第二幕是演主角们成年后,情窦初开,两情相悦的美好画面。第三幕是女主死后的追悼 会以及亡灵返乡之后发生的事情。

  在看完整部戏之后, 我感觉这部戏就是为了表达人活着才是最美好的, 只有在活着的时候 真正认识到此时此刻生活的价值,生活才是有意义的。但是人活着的时候,总是不会发现自 己到底有多幸福,相反,他们总是抱怨生活,抱怨麻烦,抱怨一切令他们不爽的事。我觉得 我们不应该吧生活过的这么盲目,更多的,我们要多一双眼,一双能发现生活幸福的眼睛。 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真的很美好,别等到失去了就才后悔。尽管生活中 有着总总的不如意,但是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如一句戏中的台词“没什么可以认 真的” ,没错,这种心态我们可以面对烦恼,面对痛苦,面对人生。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 桥头自然直” ,面对困难挫折和痛苦时,这种心态往往能让我们更冷静,更能度过这艰难的 时期,没错,没什么可以认真的。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6

  舞台监督,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定好角色的第一天,导演就这么跟我说。我当时就在心里想,在话剧的舞台上讲故事,那应该是什么样子。现在已经到了紧张的最后排练阶段,然而我并没有想得很复杂,我想,熟悉我们的小镇,然后自己走进故事中,才会把大家也带进来吧。简单的,和你们一起看这简单的小镇生活,也许就是目的。

  戏剧于我们并不是一场风花雪夜的事,对于戏剧的热爱源于内心,始于声屏。声屏总有一种魔力,凝聚着一批喜爱戏剧的人,于是,搭一张台,打一盏灯,一部戏剧的雏形从白纸黑字中跳脱于舞台上。

  在声屏,做了一些戏,演了不少角色,过了很多瘾;在声屏,遇见一群一样有梦的人,于是你们一起编织众多亦真亦假的梦,夜幕寂静,世界呢喃。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承受痛苦、纠结之后的角色跃然于台,在话剧里我很享受每一个角色塑造亦或临摹的过程,从无到有的一切原因始于你,他的气息由你决定,他的情感由你传输,他的生活由你呈现,这是一个奇妙美好的过程。就像谷亦安老师所说:“演员在表演中思他人所想,做他人所做,悟他人所感。”想来表演最吸引我的地方也于此,它给你一个机会在可能平凡的一生中尝试过各种人的生活,剥离自我过活多我,用自己的一切折射万物真实虚伪的某些面和角,在享受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释放自己是我对于表演的自私所求。

  过去总听声屏前辈们谈论《崖山》的成就,总是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如果可以在声屏的时候去参加一个对外的类似比赛是何其幸运。于是,在我听到《我们的小镇》即将由徐娴老师和吴昊学姐导演参加“大学生戏剧节”的时候,非常开心。小镇的排练时间之短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短短半个月的排演时间,所有的演员们进行了高强度的密集排练,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扎堆在一起,借一个教室,给一个剧本,可以忘记时间可以不计疲劳,他们身上有一种魔力相互感染,他们可以为了卡词的一大段台词不间断练习半小时,他们可以为了一个走位一个动作商量许久,他们在一起创造了很多不敢想象的“奇迹”,他们这群人都来自声屏!

  《我们的小镇》和每一部声屏的戏剧一样,集聚了所有主创和台前幕后的心力,继承了声屏源远流长的话剧精神“自由*崇正*至美”。

我们的小镇话剧观后感7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相信一代又一代的人都曾做过或深或浅的思考,但结论可能都不太尽如人意。万般思考中,大概很少有人专注于庸常的俗世生活本身,怀尔德的这部剧作却是这样的一个作品。

  本剧分三幕。第一幕完全是小镇居民日常生活本身的刻画。多么平常的生活啊,虽然具体的人物和情节不同,但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的寻常生活本质上又能有多大的差别呢?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已经告诉我们,谁谁谁已经去世了,这里写的其实只是对他们在世生活的追述;第二幕描绘了爱情与婚姻的场景。婚姻生活也缺乏新鲜的东西,作品里出现了表达抱怨的意思,“两位女士一天要做三顿饭——一个要做20xx年,另一个40年——没有暑假休息。她们各自带大了两个孩子,洗衣服,打扫房间,——从来没有精神崩溃过。”“你二十一岁时做了一些决定,然后嗖的一下,你就七十岁了!你当了五十年律师,你旁边的那个白发老妪和你共同吃了五万多顿饭。”“人生之无趣,十有八九。”这些都是事实。但如果你认为剧情会沿着这种抱怨与批判的思路继续下去那就错了;第三幕应该称为死亡与眷恋。小镇上作古的人们在聊天。看他们聊的内容,不禁让人心里隐隐打颤。从死人的角度看去,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艾米丽说“我能回到那里,把那些日子再活一遍……多好啊!”在某种特许下,她回到了12岁生日那一天,生活里又充满了妈妈的碎碎念,短暂回到人间的艾米丽痛感“所有的一切都在进行,而我们却从未留意到。”怀尔德写的确实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几乎没有超越生活本身的范畴,只是用换一种视角的方式,并稍加议论,就锥心地表达出对生命流逝的沉痛丧失感。我想,看过本剧的人,很可能从此会留意身边的小事,体味人生的细节,更加参悟生活的本意:活着,与亲人一起相依相偎活着是人生最珍贵、最美好的体验。怀尔德采用这么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手法,却具有拨动心弦的效果,很有份量地传递出足够的真情和善意,很值得回味。

  普希金告诉过我们“过去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失去的不再回来,所以过去的时光总是令人怀念。人生,不断失去是一种常态,人的生命终将逝去,而后失去一切。保持对生活的敬重,而不是浑浑噩噩、对生活浑然无觉或过分心有旁骛地度过一生,就是怀尔德想要警醒我们的。或许,我们可以将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稍加变造,来回应怀尔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珍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与亲人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