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电影《亲爱的》观后感

2019-12-11

  电影《亲爱的》本片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情感寓言,更让观众通过大银幕上的故事,回味现实,更加重视无私伟大的母爱,更加体会到亲情的淳朴,哪怕没有血缘,人间真爱也无处不在。

  电影名为《亲爱》,实际上“亲爱”二字并不是形容词,而是并列短语,“亲”代表的是“至亲之情”,“爱”象征着“人间真爱”。这个片名倒可能会让人产生误会,倒不如电影之前的片名《亲·爱》来得直接:一部讲述情感的电影,无关爱情,只有无处不在、又沁人心脾的母爱。

  这是一部小成本偏文艺电影,在母亲节上映,不仅应景,而且相当有诚意。作为女导演李欣蔓的处女作,似乎还带有一点实验色彩,比如大量的独白段落,心理描写,长镜头这些。其实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大众化的片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国内凡是涉及到“真人真事”就一定脱离不开情感主题,本片也是如此。女白领在日本养母离世之后悲痛万分,养母在临终前又为她寻找到了亲生“母亲”,从天而降的生母让女白领的生活一波三折,原本以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却发现离“血缘至亲”关系依然很遥远。

  电影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一部国产电影,名字忘了,一个从中国台湾回到内地的老人,投奔自己的亲生儿子,内地这边一个家庭突然从天而降一个父亲,导致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剧情的发展,父亲与家人的关系逐渐融洽,却发现自己找错了“儿子”。《亲爱》的故事其实与那部电影差不多,但更加复杂了一些,片中涉及到了很多段情感,但都离不开“母爱”二字,电影的故事表面波澜不惊,但内部暗流涌动,矛盾冲突比比皆是。本片对于情感的处理采用从“压制、释放”到“再压制,再释放”,直到结尾给观众留下了一个空间。

  《亲爱》就像是一个都市情感寓言,平凡的感情很现实很有代表性。当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母亲”并没有血缘关系时,那无处安放的亲情该何去何从?当然,《亲爱》并没有单纯地展示历史,它将历史压缩进现实,通过各种闪回的方式表现了当年日军的罪恶,又通过美智子对养母的叙述展现了两国普通民众之间的相亲相爱。正是养母的慈爱使得美智子能从死亡的边缘回来,而也正是这种慈爱使其能获得一个相对安静的生长环境。电影的结尾,女主角在哈尔滨荒野的背影令人印象深刻。实际上本片最后充满了希望与温暖,来自农村的母亲串起了祖孙三代疏离的亲情,达到了一种超脱血缘的至亲关系,女主角与自己“生母”的情感,不正是如她和日本养母之间的情感那样吗?就像上面那则故事一样,处处体现着亲情与人间真爱,这样的处理手法很理想化,或者说《亲爱》是一部劝善类的电影,主题相对积极,绕过了现实中一些残酷的现象,主要体现出“母爱”二字。

  话又说回来,《亲爱》出发点也很单纯,细腻地描述了母爱,而且选对日子在母亲节时上映。本片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部情感寓言,更让观众通过大银幕上的故事,回味现实,更加重视无私伟大的母爱,更加体会到亲情的淳朴,哪怕没有血缘,人间真爱也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