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实习日记格式10篇

2020-05-05

  实习,是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的一个重要阶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媒实习日记格式10篇,希望大家喜欢。

  7月18日

  7月18号下午三点半,我带着有点紧张的心情,站在顺德电台楼下等碧云姐姐。

  顺德广播电台,FM90.1,这是我在学生时代,就一直很喜欢听的电台。轻松,有益,有态度。与其说来这里实习,还不如说是一个粉丝梦想成真的时候。

  碧云姐下来把我接上去,超亲切,未到办公室,先让我喝一杯凉茶,紧张感少了一些。然后进了办公室,满屋子都是好听的声音,都是曾经从电波里传出来的声音,我有点儿兴奋。有点拘谨地跟各位前辈打招呼之后,碧云姐让我迅速投入了工作,这也让我意识到,我是来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可不是简单地来参观的。

  Cool edit这个曾经让我很头疼的软件,如今成了我的好伙伴。以前我只是简单用它来录录歌,合成音轨,其中有些很复杂的操作我也一直一知半解没有很好地掌握。今天做的事,一开始就充满挑战:剪辑。绿色的音段一股脑地呈现在我面前,一放大,绵绵无绝期。我第一次接触并熟悉了了标准化、平滑压缩声音、剪辑等操作,并不只是单单地知道那个键在哪儿,而是熟悉了整个的剪辑流程,包括左右手的灵活协作、逻辑思维的配合等。当然,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剪辑,花了我前后总共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完全没有效率。剪完之后我眼花,肩膀还疼。但我想,熟能生巧,我能做得更快,更好的。

  7月19日

  第二天一早来上班,拿着昨天刚办好的通行证,情绪蛮高涨。来到办公室坐了一小会儿,碧云姐来电:继续剪!然后我又投入了绿色的海洋。这次比昨天好多了,花了两个多小时。至此,剪辑录音的基本操作我已熟悉了不少,这还是挺有收获的一件事。

  下午来到办公室,碧云姐给了我一个很具挑战性的任务。打“求医问药”的电话。这是个考沟通能力的活儿。偏偏今天还遇到了不少棘手的,我总是在患者说完基本情况后就没办法了,碧云姐就接过去了,然后各种交流,特强悍的样子,俨然就是一专家。我只有瞠目结舌的份儿。这个,日后还需好好锻炼哪!

  然后,碧云姐带我去了录音棚。录音棚欸!高中时就想象过自己进入录音棚,也曾经无比羡慕DJ这份职业,觉得特别酷!今日一见,专业的设备与专业的老师,专业的DJ专业的操作,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再次发现,就算不是做现场节目,只是监听打碟,左右手的协调配合操作也十分重要。掐歌,放广告,报时,进片头,再放广告,报时,这一连串的操作,要是没有清晰的思路和迅速的反应,以及对时间的精确把握,这,无论如何都是会出乱子的。

  半小时的节目时间虽不长,可是也不容易。今天的工作,很充实。我这个小小的实习生,怀揣着一点梦想,一点激情,进入曾经想象过的地方,这已经就是一种恩惠。而我在这里将会学到的一切,亦都将会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我期待着。

  7月20日

  今天早上一回到台里,就被colorful叫去录了积分营的音。超酷!没想到四楼办公室之间还有个迷你录音室,我也第一次自己跟自己录音玩儿……colorful姐姐快速教我录音和监听设备的应用,推main mix,mute这个mute那个,有点复杂,我有点晕。看着colorful让人眼花缭乱的手势,我只能默默感叹一下。然后到实际录音的时候蛮搞笑的,自己听自己声音总是很尴尬,colorful则一直觉得我声音太沉,不够活泼……好不容易在第三遍勉强过了个关,尽管还是不太理想,下次我会更努力的!

  回到办公室继续剪音频。今天要剪求医问药的音频,碧云姐先前就打过招呼说,这个挺难剪的,要有超强逻辑性。可是我在剪得过程中,发现,这些录音远远没有医生的录音那么有条理,那么清晰,换言之,那么好剪,我心一乱,剪得也乱,别说剪得条理清晰,我连“额、啊”这样的语气词都忘了剪。碧云姐来检查,发现了好多问题,时间也保留的太多了。可是现在是时候打电话给医生咨询了,下午就得播出,再让我慢慢悠悠来修改,时间铁定就不够了。于是碧云姐让我在一旁观看,自己亲自来剪。看她剪辑,听她分析哪句话不要,哪几句话表达的就是同一个意思,哪些话跟主题完全无关,哪些话前言不搭后语……我听着,感觉其实这也就像一个听力版的阅读分析。中心主旨与阐述是否相关,意思是否重复。可见,剪辑并不是死板地一味听下去,仅仅剪掉那些语气词和结巴时重复的词,我们还得要通过谨慎的思考,除去枝干上多余的枝叶,保证整个枝干的清晰明确,整齐美观。于是乎,7分钟的长录音被碧云姐压缩了大半,并且仅仅花了不到半个钟。这种剪片子的技术,我还得好好磨练,好好思考!

  下午要出去采访,很开心。拉来好朋友佩记来撑场,更加开心。听说这是医家有嘢讲第一次采取现场录音,拉粉丝团来求医,所以碧云姐也很重视。节目录了有一个小时,最终成品必须要控制在20-22分钟之内。其实这也是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一种表现。录音采访和录像采访有不同,亦有相同。不同之处自然是,少了一个镜头对着自己,心里边会稍微放松点,但更重要的是,录音和录像采访都需要事前充分的准备以及与被采访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碧云姐的采访提要有三张纸,但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详有略,视情况而定。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想要的内容也很重要,很需要技巧。录音过程中,碧云姐经常停下来问问医生接下来应该是讲哪些,这些需不需要,那些要不要保留,非常仔细。这样子,才能做好一期既有足够的信息量,又能控制在一定时间内的节目。

  所以,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思考与沟通”的重要性。我想不仅是做节目,其他很多方面,都需要这两个关键词。

  7月21日

  今天没啥特别,也是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办公室还是没人,我开了前排灯,按碧云姐要求,剪录音。

  剪了也已经有好几个带子了,cool edit已经正式成为我的好战友。今天要剪的是总共40几分钟的长录音,两个,要剪到22分钟以下,有点挑战,剪辑时间也更长了。技巧什么的,已经可以恰当运用,主要是,要耐心地坚持剪下去,对,耐心的。

  同样的工作做久了,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技巧更熟练;二是,会疲劳。虽然现在已经几乎是条件反射一样,开了ce就会下意识地进行一系列处理操作,然后ctrlc、ctrlv的各种摁,空格拼命敲,这一系列动作已经很熟练,可是,对着绿色音段看个一上午,一下午,脑子会晕,眼睛也会花……所以碧云姐教我每三十分钟伸展一下肩膀,放松一下眼睛,然后出去外面走一圈再回来。我想,这样的放送是必要的,并不是说偷懒,而是为下一时段的工作增加效率!

  今天剪音频有一个,我自认为的,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就是,我舍得剪了!以往剪24分钟左右的带子,多余的部分其实不太多,所以我剪的时候也是谨小慎微,生怕剪掉一些不该剪掉的东西,往往就造成还是超时。而今天面对40几分钟的大难题,我下定决心不能再那么“温柔”了!重复的意思、多余的语气词与停顿,一刀不剩,全部剪掉,最终剩下的时间在掌控范围内。尽管有些地方还是衔接地有些不自然,但是我觉得在拼接内容、组织内容这方面,还是有了一些进步!

  所以今天的工作就是剪带子。只有一个,但却极具挑战性。在办公室工作的一天,我也深深体会到,每一项工作,即使是我热爱的、向往的工作,也需要超强的耐心和毅力,当然,也因为有这份热爱,这份坚持,也是快乐的。

  7月22日

  迎着风雨来上班,跟办公室的前辈们响亮问了个早,开始了今天的工作,元气还是满满。

  今天主要是打电话收集需要求医问药的市民的详细信息。上次和碧云姐一起试了一下,已经觉得这件事有点难度。因为不知道电话那头会是怎样的一个人,也不确定自己能否与他/她好好沟通,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而今天,碧云姐让我一个人弄!我有点儿紧张,又有点儿兴奋。偏偏头几个电话要不没人接,要不没空回答。

  后来好不容易打通了一个,我照着上次记下来的大概串词,努力放稳声音,显示出一种很专业的样子(……),开始询问。 那位女士很和善,可不知道是不是对自己的病忧虑重重,言语间透出一种很焦急的语气,语言也未曾组织的很好。我不知道怎么接,可是碧云姐不在旁边,我只能硬着头皮,试图去引导她说出我想要的内容,并按一定逻辑顺序表述清楚。问着问着我自己也淡定了,信息也掌握得较为全面,起码让医生一听就知道她得的是什么病,有什么表现。

  搞定了一个,接下来变得更轻松。庆幸的是,接下来的患者都十分友好,描述病情也条理清晰,一“耳”了然。其间我还自以为是地当了回“小医生”让别人找医生开药,然后被碧云姐说“别乱来”,嘿嘿,那是我有点high了……当然,对于本身表述含糊、根本无法判断出来是什么病情的患者,还是要碧云姐来帮忙,兜兜转转也总能把问题弄清楚。

  上午工作完成,碧云姐带我去吃午饭。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台吃午饭,我吃得超开心~饭后和她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这个“独身”和“几个人陪”的问题。其实我们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我觉得,大部分都喜欢结伴,无论干什么。逛街、唱k、甚至上个厕所,都要一起去。碧云姐似乎对这个感到惊讶。她告诉我要尽早适应这种“独身”的状态。如果时时刻刻都是有人陪伴,有人一起承担,这样子无法独立。毕竟以后进了社会,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友善,没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享受也许枯燥单调的工作,这会非常难受。我觉得这很有道理。其实找个伴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全感,可是,如果我自己就能给自己强大的安全感,那我就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立了吧。

  在工作之余能得到这么有意义的体会,我感到十分庆幸。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专业知识的实习了,而是一个慢慢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的美妙经验。

  7月23日

  今天来个大早,在办公室写八月份积fun营要用的影评和书评。可是,我找了半天,居然不知道要写什么好。我搜了搜豆瓣,又翻了翻时光网,还是没有头绪。原因是,大部分有意义的书和有意义的电影,我都不看过,即使看过,也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完全得不到精髓。最重要的是,像这种自己写自己念的节目稿,要不是我自己亲自写的看过的,还真是不好读。

  鼠标晃了半天,页面开了不少,可是最终还是没找到什么适合节目的电影。这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让我十分郁闷。平时爸妈就教训我说,你一学中文的,不多看点书,不多积累一些东西,日后工作一定要吃亏。我之前一直对此嗤之以鼻,可是,现在……不就是活生生地一个例子么?

  我在反思,其实电影真的是看过了不少,但是,为什么那些电影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却不深呢?书也翻过一些,但为什么我也不能完整记起这本书的内容更别提它的思想情感呢?真要为它写些什么有意义的体验,还真不能搞定。原本以为自己还是挺能发散材料,挺能写的,今天面对这个问题,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于知识、于常识,还是太欠缺。都说厚积薄发,像我这种“薄积”,又怎么能“发”得出来呢?

  今天还意识到自己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也是火眼金睛的碧云姐发现的。就是我对我自己的节目稿,完全没有感情,读来干巴巴,对,就是“读”,只是“读”。这个问题在我小学学朗诵的时候曾经被纠正过,可是中学大学这么多年来,大声朗读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如今是快速阅读的信息时代,有什么东西还需要我们自己朗读呢?或者说,我们又有什么东西愿意去朗读呢?更别提感情充沛地朗读。我们经常在电波里听到的富有感情与思想的声音,可不是就这么平淡寡味地“读”出来的。如果只是像我这样“读”,只怕收音机前的听众都要转台啦,又怎么能打动别人让别人获得共鸣呢?

  所以今天是发现问题的一天。沮丧是一开始一瞬间的事儿,接下来我就很高兴很庆幸。因为这就是我来实习的目的啊,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让自以为是的自己,让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让其实一无所知的自己,慢慢地更了解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

  7月24日

  今天来处理求医问药的电话,一共七个,在处理之前,我从未想到我会受到如此大的触动。

  今天确实接到了一个很感动的电话。林女士为自己的母亲求医问药。打电话的时候周围很吵,我只听到她不停地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说了好多,我努力地从她的话语间找重点,找我需要的材料,方便我剪辑。其间我承认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在里面了,我不停地打断她的话,让她把重点强调一下,让她不断地调整说话顺序方便我录音。最后我想挂电话了,林女士突然用一种很哀切的语气跟我说:“真的,希望你们能帮到我,我看着我妈妈天天这个样子我很心疼,真的你一定要帮我把我妈妈的病情转达清楚……”因为这样的话在以往的电话里面从来没出现过,我初听之下心里有点难过。但是时间有限,我只得告诉我“请不要担心”挂了电话。

  然后我开始听她的录音。

  我听到了哽咽声。从一开始就很明显的哽咽声。林女士似乎是忍着她几乎要爆发的难过情绪,抑制着自己的哭腔。我眼前绿色的波段第一次有了画面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中年妇女,操劳的脸庞上是让人不忍观看的悲伤,她不停地在用手抹着眼泪,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妈妈,73岁的老母亲,病痛缠身的老母亲。

  从她的叙述中我了解到,她已经带她妈妈看过好多次医生,辗转过太多的医院,可是老年人体弱多病的基本特征还是难以扭转。再加上老母亲本身年轻时已是周身病痛,所以老来更加严重。我慢慢地滑动波段,一句话狠狠地击中我的心脏:“我天天看着我母亲在床上喊头痛、胃痛,又呕吐,我,真的好心痛……”

  我不知道现在这个父母子女之间情感含蓄的年代,多少人还能这么直接地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疼爱,又或者说,又有多少子女会如此细致入微地关心父母,又或者,关心却又难以说出口。而这位女士真的让我感动了。也让我学会了很多。

  7月25日

  不知道为什么,打下这个题目我就有点激动。

  中学时就有了朦胧的概念,当记者,做新闻,当监制,做幕后,反正就是涉及传媒业的一切,我都充满兴趣。

  然后在大学里开始系统并且较为专业地接受一些理论知识,慢慢地向自己的目标一点点走近,未来也更加清晰明了。对于做传媒人的辛苦和危险,我也慢慢了解得更多,对于传媒人的尊重和钦佩之情,也与日俱增。

  所以今天下午第一次参加节目部的会议的时候,听到希姐说出一句话,有些无奈,但更多的传递的是一种责任感“没办法的啦,这就是传媒人要做的事的啦”,我被触动了。台风韦森特来的时候,太过突然,每个人避之不及,可是这个时候却是各大媒体最繁忙的时候。台风消息从网络、广播多种渠道不断更新,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突然加班,台里一片繁忙。而这一天,碧云姐是让我呆在家里了。跟大家比,我实在是太不专业了。狂风大作的街道、坍塌墙壁的旁边,都有传媒工作者的存在,有他们实时而有用的信息传递。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也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参考。

  作为一个仍未真正接触社会的大学生,我知道我在实践方面还有太多的欠缺。在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实习中,我慢慢地,也深入地亲身体验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传媒人应该具备的硬性条件和精神。

  如果容我不自量力地总结一下,那应该是:求实、创新、努力、忘我。

  7月26日

  在台里这么长时间,一些专业的编辑技巧、采访技巧都稍有接触。工作慢慢能达到一定的效率和质量,这应该算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可是如果仅此而已,那就错了。

  今晚是医家有嘢讲村居行活动的杏坛站活动,我也跟了去。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作为工作人员参加台里的户外活动。虽然舞台已经搭好,但是还是有很多要细心调配、准备的。细到照明灯光的亮度、名字牌的摆放角度、资料的准备等。当然,这些都是后期准备,前期拉赞助、做舞台背景板、找场地等准备虽然我没有亲历其中但是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艰辛。我们在露天广场呆了两个钟,热,还有无数虫子来凑热闹。但是我看到碧云姐一直很淡定地在炽热的灯光下持续主持,还在不断调动全场气氛。很佩服。

  如果要将这样的一个卫生保健活动带到大学校园,要怎么办呢?基于此类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我们首先要与某个具有拉外联功能的社团合办,或者是学生会、社联等学生组织,与它们的外联部联系,出外寻找可以赞助的赞助商,当然我们也要回报赞助商他们需要的东西(当然我想主要还是帮其宣传)。拉到赞助,活动的总体策划也必须做好。活动环节大致可以包括专家解说、现场提问加专家解答、有奖竞猜。然后可以着手准备。场所选择,嘉宾选择(我觉得可以就近选择校医代表),印刷海报或传单,或者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活动。活动当天布置舞台,布置观众席,人员分工安排也得做好,不能手忙脚乱,而是应该各尽其职。

  我的想法还是很不成熟的。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但是在电台里还能学到除了专业知识之外的一些能力知识,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7月28日

  大概是初二的时候,我开始陷入电台的魅力中。

  没有直观的影像只有直观的声音,而这一个个磁性的嗓音,穿过头顶的电波,嗞嗞地进入我的耳朵,有些让我触动,有些让我开怀。

  所以听电台也成为了我发泄压力的一种方式。

  我很喜欢音乐节目,因为不知道下一首歌是什么,只得期待一把出乎意料的声音,带着惊喜,闯入我的耳内。这份感觉很奇妙。梁文道说,在这个年代,用电台点歌是很古老的行为。而我觉得,这是很温暖的行为。在万家灯火时还在加班的人,听着电台里传来一首喜欢的歌,手里的活突然放慢,露出会心的一笑;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他听到电台里她为他点的一首节奏舒缓的歌曲,也放慢了脚步,微笑着,手指在方向盘上缓缓地敲着节奏。

  今天星期五,我在直播间对面的操作室里,等待着节目开始。以前在耳机里听到的声音,此时在我周围弥漫。碧云姐说过,节目开场前的歌曲,她喜欢选择有一定节奏感、轻快的乐曲,这样容易把听众代入节目之中。我听着今天的曲子,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动了起来。而如今身处声音的“发源地”,这与平时也不一样了。我很感动,这与我之前的想象有一种莫名的重合。曾几何时,学业压力大的时候、心情郁闷的时候、深夜睡不着的时候,我会调到一个频率,带入很多的想法和感情,来融入DJ的每一句话、放的每一首歌。然后心情会慢慢平静,安然。而此时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时光,毛茸茸的,温暖的,有电波陪伴的日子。

  这份情缘,原来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