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电影观后感5篇_观看《被光抓走的人》感悟5篇

2021-02-20

  《被光抓走的人》正式上线各大影院,《被光抓走的人》讲述的是光代表什么?为什么人会被光抓走?谁会被光抓走?留下来的人要怎么办?这一系列疑问未来都需要在片中得到解答。而关于观看《被光抓走的人》电影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及影评【1】

  准确的说,影片展现的其实是那些“没有被光抓走的人”,原本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人们,突然被上天宣判为“没有真爱的人”,辩解越描越黑,尴尬无处不在,可生活还得继续。

  作为一部强设定、高概念的电影,董润年抛出了一个脑洞很大的寓言,设问现实中的男男女女——到底什么是爱情?谁有资格定义爱情?没了爱情我们还有什么?编导对生活的体验和洞察细致入微,尤其是黄渤和谭卓这对中年夫妇,柴米油盐早已熬干了激情,婚姻的维系更多是种麻木的惯性,却禁不起多少审视和刺痛。他们会为了面子作假,可讽刺的是其他人也不会当真,毕竟同学聚餐时满坑满谷,似乎也没谁被光抓走,当代中国人的婚姻质量可见一斑,更别提黄觉那种连遮羞布都不要的了。

  相比之下,王珞丹和黄璐这条线则更加洒脱——既然男人不可信,那爱情就更不可信,人,终归还是爱自己更多些。而再年轻些的白客、焦俊艳、那对情侣,甚至是未成年的文淇,则仍处于相信自己能把握爱情的门槛上,这道白光与其说是点醒了他们,不如说是给了他们一个预判的机会。如此多不同年龄、经历的人站在人生交叉点上,总有一款能满足观众的代入感。虽然导演最后给出了一个回归家庭的温暖结尾,但显然他更乐于在前面两个小时里解剖爱情众生相。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及影评【2】

  一道奇特的光降临城市,相爱的人成双成对被光抓走,而你却被光遗弃,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被光抓走的人》开启了一次爱的审判,在上天的见证下,拷问内心,拷问爱情,拷问人性。导演兼编剧董润年最聪明之处在于,他用科幻的设定向人们抛出了一个客观的悬疑命题,却并未去深究科幻背后的奥秘,而是将镜头聚焦于那些被剩下的人,看他们在这一场烟火人间的兵荒马乱中如何疗伤,毕竟宇宙有科学家去探索,而平凡如我们,只想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活得稍稍体面点。

  可当爱面临审判,我们真能体面渡劫吗?

  中年夫妻:我们的爱被熬干了吗?

  人至中年,爱情变成了柴米油盐。男人会硬不起来,女人会疏于打扮。激情褪去,爱情萌生一丝丝倦,如果不是那道奇特的光,或许夫妻二人谁也不会注意到,他们倦了。

  黄渤和谭卓饰演的正是这样一对中年夫妻,光来了,相爱的人消失,而他们却好好留在人世,怎么办?

  这是影片几段故事里最讽刺的一个。人性的阴暗、狭隘、脆弱都体现于此,黄渤开始了一段自证清白的过程,PS照片,办假火车票,甚至在同学面前拼命强调夫妻性生活有多美满,尽管除了自己的老母亲之外,旁人并未主动问他:你和老婆都留了下来,究竟是谁不爱了?

  想自证清白却越描越黑,想保全面子却撕破了最后一分尊严,想夫妻共患难却亲手将对方推向绝望边缘……世间最毒不是挑拨离间的嘴,而是自欺欺人的心虚。对于一对中年夫妻来说,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这场爱情里疲倦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便是心虚了。

  可是疲倦了,就真的不爱了吗?

  她知道他讲课太费嗓子,会在他回家时备好一杯热茶;她讨厌他一大清早在房间抽烟,却还是睡意朦胧中伸手将他紧紧环抱。中年人的爱情,是被生活熬得没了激情之后,眼角的鱼尾纹里都是你存在的痕迹,没你,就没有生活。

  黄渤起初不懂,怀疑、探寻、挫败、迷茫……一次次扪心自问之后,才终于直面自己的内心。这道光对他的审判,是忘却面子,珍惜枕边人。

  七年之痒:你现在爱的究竟是谁?

  王珞丹饰演的李楠,和丈夫结婚七年,因为小三的介入,感情走到尽头,却在准备离婚之时,因为一道光的出现,丈夫失去了踪迹。他到底是和谁一起消失的,他心里爱的那个人究竟是谁?于是原本见面就打的原配和小三,共同开始了一段寻“夫”之旅,揭开男人面具之下的真面目。

  这是影片中极为荒诞的一个篇章,两个女人站在爱的对立面,却因为那道光,有了一个了解彼此的渠道。谁能想到,原配和小三竟然可以并肩行走,同桌吃饭,赞美对方的大衣真好看,共同诘问在男人身边流转的情人们……

  你不爱我了,那你现在爱的究竟是谁?

  李楠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路探寻,到头来却发现,男人自始至终爱的只有他自己。

  爱的余威仍在,否则李楠不会在老公离婚失约时又戴回了婚戒,脸上露出小女孩的调皮笑容;也不会探寻老公究竟是和什么样的女人一起消失的。越是不甘心想要证明,结果却越让人寒心。但好在,这不是一个追爱的过程,而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结婚七年,李楠活成了老公喜欢的模样,却丢失了自己,这道光对她不是审判,是救赎,是找回自己,然后依然相信,下一个春天,爱还会有花开。

  年轻之爱:你可以为我去死吗?

  年轻时的爱情,轰轰烈烈又琢磨不定,就像刘佳一和王扬这对小情侣,被父母反对,可以偷了户口本去领结婚证,也可以为了爱情对父母以死相逼。但好巧不巧,那道光来了,刘佳一的父亲在外情人遍地,母亲眼睛里只有搓麻将一件要紧事,夫妻两人见面相互打骂,怎么看都不恩爱,但光却带走了他们。被带走的人,证明是相爱的。刘佳一和王扬呢?瞬间变成了可笑的存在。

  你说你爱我,为什么我们没有被光带走?难道你就像我父母说的那样,只是贪恋我家的钱?刘佳一迷茫了。

  年轻时的爱情大多如此,我很爱你,但我怎么知道你的爱是不是存了私心?于是用各种手段测试对方的爱情忠诚度,注册微信小号和他撩骚,看他会不会上钩,或是请富二代朋友钓她,看她是不是个爱钱的女人。再或者,是像刘佳一那样,用死亡测试忠诚,如果你真的爱我,你可以为我去死吗?

  王扬跳了,刘佳一后悔了。王扬的爱被证明了,然后呢?这段爱情还会像之前那样纯洁无痕吗?在民政局排队等领证的那天,他们依偎着打游戏,傻傻两个人,笑得多甜。这样的画面,未来还会再有吗?

  这道光对刘佳一的审判,是终于明白爱情是自己的事,哪怕一腔孤勇,选择都在你自己。

  浪子之心:爱是平凡生活的英雄主义

  白客饰演的筷子是个浪子,说白了就是小混混,靠收保护费为生,他自认没有爱,也不信爱。

  光来了,他的发小消失了,家里墙上残存着血迹,他坚信,发小被相好的杀害了,但是因为那道光带走了发小的尸体,所以凶手始终逍遥法外。

  可就是这么一个小混混,却一刀捅进了凶手的身体,用自己的方式,为发小报了仇。

  他代表的是正义吗?显然不是,没有证据显示发小一定被相好的杀死,只是他一厢情愿罢了。

  他代表的是英雄主义吗?也不是,他从来不是英雄,否则不会在小卖部趁火打劫被发现时,还被老板追着满街跑。

  他代表的是爱,深藏的,压抑的,不可言说的,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深沉的爱。

  这道光对他的审判,是终于正大光明向世界宣告,他也有爱。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

  爱是没有人能了解的东西,这一场审判,在众生心里放了冷枪,百态尽显。没有人对,没有人错,无论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值得被理解。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那道奇特的光,导演通过影片给了我们一个讨论爱情的机会,情爱里无智者,但我们总该有个机会,去弄清原委,然后作出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爱或不爱,都该对自己坦坦荡荡。

  影片最终也没有为消失的人作出解答,但留下的人却早已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真爱有标准吗?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就像刘佳一说的那样,这是我的选择,只有我说了算。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及影评【3】

  可以说《被光抓走的人》是目前特别好的以科幻之名聊情感生活、众生百态的电影,在大科幻概念推出,除了《流浪地球》其他都没动静的前提下,终于有一部有一个不错的科学概念,不需要太多特技,却把当前的感情生活拍得非常到位的一个生活流电影应运而生,让人感到满足。

  首先自然而然提到这个人,这个人就是品质保证:黄渤。

  这次是黄渤的培养新人导演计划,推出了这个新人导演,董润年。我查了下他资料,做了很多次不错项目的编剧,点映的时候就问导演怎么从编剧到导演,结果他答本来学的就是导演,黄渤调侃说你是曲线救国呀……

  黄渤自己在拍完《一出好戏》以后已证明了自己导演方面的能力,作为国民好感度几乎可以说是最高的演员,同时其高情商极其宽厚的人品让人极度放心,一直扎实地落在社会底层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包括去年做了《忘不了餐厅》这个综艺,关怀老年痴呆的老人,黄渤本身的眼光以及主演决定这个电影的品质是足够靠谱的,落实在民众基础,不玩太多虚的花活。

  这个电影立意和题材都分外不错。故事是这么个故事,宇宙莫名来了一道科学家无法解释的光,带走了成双成对的人,而留下的人被推理出没有真爱,这给当时宜昌这个地方的社会群体带来巨大的冲击,黄渤和谭卓饰演的中年夫妻开始怀疑彼此之间是否有真爱,虽然他们之前的生活也有倦怠,但黄渤自认和妻子一直是相爱的,一度他需要制造假的车票,证明没被带走是因为妻子不在当地还差点被拆穿……

  同时故事还主要交代了另外三条线索,分别是要离婚的妻子王珞丹和小三黄璐,两个本该敌对的女人无法相信老公的消失,却在寻找中发现男人还有其他很多女人……另一边白客扮演的混混十分确定自己的兄弟被害,却莫名消失了,以及还有一对小情侣本来是偷了户口本准备偷偷结婚,在民政局被女方爸妈阻止,光把女方爸妈抓走,他们留了下来,被怀疑没有爱情……

  同时影片结合这个创意,还有很多副线,完全是依托这个创意去延伸,但讲的都挺高级。真的很像在看一篇《科幻世界》高水准的软科幻想象文,对中国整个社会构成进行了一次讽刺感的揭露,里头要聊到的话题深度还挺多,立意是高的,是揭示的,这也源于主创请的文学顾问都是一帮高人,李诞不光出演了一分钟,也还写了同个创意自己的小说。包括马东配音出现,这些高智商人才对影片的文本进行了真正的“保驾护航”。

  这个题材真的是不错的,科幻只是个外壳,讨论的还是目前群体关于如何界定人的情感的偏见与压迫,但用了这么一个设定还真挺妙。大体“真爱”这个点谁都拿它说事,就是因为它极其不好定义,所以就有大量定义,突然一道没来由的光,好像莫名给了一个权威性,当然并不充分,但大家着急要个标准,于是一下子就制造出了更多乌龙,和更多文化人想讲给普通老百姓的那些荒谬感。看的时候对当下的捕捉还是非常准确非常好看。

  同时整个电影几乎没拿得出手的特效,这个光一来也就是简单的白光晃镜,场景非常简单,完全没有科幻片的大逼格,主创把宝完全押在表演,这些人物情感和落实在真实的这些感情和人与人的困境。不得不说,里头这些困境由于太过真实,通过演员的诠释,真的看得太开心了,总忍不住笑场。

  里头好不容易熬到终于可以评职称的黄渤,因为无法自证和妻子的“真爱”,就要让给伴侣被带走的同事,他不得不去仿造一个车票,证明妻子当时不在场,却因为这个事,在同学会大出洋相,真的让情感陷入危机,因为这个设定,影片可以很好地呈现这些慌张,这些迷惘,打破了世俗规律,重组规则的时候,可以看到我们的生活如此道貌岸然,又是如此狼狈可笑。

  相信黄渤帮了导演不少忙,具体细节都落地成功,不然这种类型要完全让观众能接受还需要时间,但因为表演整个都很顺畅,所以这个电影还真是有蛮明显的黄渤《一出好戏》的影子。

  这里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成名导演扶植新人或多或少都带有自己的喜好属性,比如黄渤演《被光偷走的人》非常成立,都是有点科幻小背景,但完全落实在人物本分的底层表演,把善良人的困境说得淋漓尽致。而宁浩起用各路高手,但整体都保持了他所要的较劲。至于陈可辛起用的导演都有感情细腻的标准,而陈思成团队提供的凌厉和荷尔蒙也是一脉相承。这些都是电影有希望的好现象。黄渤团队出手,群众基础肯定是稳的。当然这里也暴露出了影片的问题:那就是过满。

  首先在视听上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多数是依托表演解决。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还在于,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误杀》也好,《被光偷走的人》也好,开头的视听和表演都一般,让我感觉这个电影很危险,接下来就越来越好,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故意的,这样观众接受起来被打动的概率更高。像《误杀》,由于后面实在过好,我就不记得开头的视听和表演其实有点刻意,这可能是一种接受过程。

  像《被光偷走的人》开场的很多镜头调性就很接近是一个电视剧的质感,所以的确就是卖表演,整体是一个拼盘式的故事,节奏顺序很流畅,因为大家想看的东西太多了,有感动也有讽刺。但整体作为电影来说,我还是觉得长了,不够松弛,有点像新人导演着急把握机会,一下子塞入太多东西,余味就不多。这点《一出好戏》就做得很好,他素材拍的有三小时,但电影只剪两小时,全版本做网剧推。

  而《被光》里面,尤其是结尾,意思都能明白,但导演要完整讲掉一个中年夫妇慢慢重新确认自己有信心建立情感的唏嘘与真挚,通过做菜这段戏未免实在太长,也是我在现场提的意见,希望能有所删减,这样观众看起来更带感。

  一下子塞太满未必是好事,还是要符合电影观赏的习惯,导演也说其实还有很多好的故事,他们塞不下,其实这就涉及到影片的取舍。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电影上映还是让人觉得很感动的,是高级的,值得你去影院观看,不羞辱你的情感。

  最后还想说的是,我觉得这个电影的票房不会特别好。虽然拍得很难得,但一是讲得太满,二是更多是文化人对于这个题材有强烈的表达,其实普通观众还是相对更感兴趣里头的幽默,而整个电影里面那么多情感的探索,其实还是有点没讲得太透。拼盘能带来丰富,但也意味着无法展开。包括里头有几个视角,我感觉还是前卫了一些,是导演在摇摆要表达更残酷的东西还是满足受众。比如那对本来要结婚的青年情侣,男方后来用暴力,再自杀,女方再慢慢确认他们有爱情,这些价值观未必是准确的,也容易触及目前群体关于反家暴性侵的神经。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及影评【4】

  这部电影的标签之一是科幻,其实科幻只是一个外壳,唯一的作用就是赋予 “白光”一种合理性,电影中不断穿插中国新闻联播和国外媒体的报道,向观众交代信息的同时也都是为了营造电影的“真实感”。电影中甚至还用了“量子力学”和“量子纠缠态”来试图解释“白光”,对“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个梗都烂熟于心的21世纪观众来说,这个笑果在影厅的效果真的是“瞬间爆炸”。当然本片笑点之密集根本无法一一列举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个笑点都是和人物所处的环境紧密结合,简单说就是笑点非常生活化,充满原创性,简直是把无数真实的生活场景鲜活的展现在荧幕上。契诃夫曾经说过,去展示而不要去讲述。《被光抓走的人》完美印证了这一艺术论断的正确性并进行了实践。“真实感”和可“笑”是观看电影前期带给人最明确的感受,当时我的脑袋飞速旋转,大致已经想好了一个短评——用荒诞的形式讲述现实的内容,用零散的片段阐述凝练的主旨,用喜剧的外衣披裹悲剧。看完了之后,我只觉得,妈的,不能这么写,不是因为不对,而是因为太少,这些评论只囊括了影片的冰山一角。

  “白光”作为不可操控、不可琢磨之最高力量的代表,或者说是最高力量的一种象征,照进了人们的生活,彼此相爱的人全都消失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这些被留下的人,究竟是可怜人,还是骗子。」这是片中李诞的话。这束光照进了片中四个主人公的生活,这被留下的四个人,代表了四种爱的困境。

  一. 武文学——爱的真伪

  黄渤饰演的中年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突出,夫妻关系和谐,有个上中学的女儿,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可实际上与妻子的感情在不被察觉到的地方早已裂缝横生,他们的关系就像他们的性爱一样,随时可能停摆。因为“白光“的出现,照出了武文学心中的鬼。武文学母亲说:“她不爱你了,你不爱她了,那就是都不爱了。只有这几种可能嘛。”武文学一直在否认,因为他的内心动摇了。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激情早已退去,平淡如水的夫妻生活使他也在怀疑,自己和妻子之间是否还有爱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身上的理性使他在一开始也质疑这个理论——”白光“带走拥有爱情的人,留下的人都是没有爱情的。然而他的这种理性经不起身边人的再三影响,他为了面子开始做假,不余遗力的证明自己和妻子之间的爱情,可是什么东西一旦到了需要证明的地步,恰恰说明了它的缺乏。后来发现妻子与赵峰的暧昧,一切的问题全都赤裸裸暴露出来,武文学无从躲避。与此同时他的内心也在经受着小韩老师的诱惑,白光的出现犹如一道审判,审判了武文学,暴露了他道德上的虚伪和对爱情本质的迷茫。然而,这道白光也牵引出来他身上的道德闪光,从外部归因转到内部的自省,主动终止与小韩老师的偷情,坦白自己的卑劣和虚伪,就是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爱情的真谛,真正的相信了自己之前说过的:“爱情是人内心的主观感受,只在于自己。”由此他的灵魂和人格在考验中得以救赎,实现超越。

  二. 李楠——爱的短暂

  王珞丹饰演的李楠,丈夫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充满滑稽意味和戏剧性的是她竟然联合了丈夫的小三何晓芬(黄璐),一起寻找丈夫究竟爱的是哪个女人。一步步追索到丈夫的初恋薛妍和另一个情人李倩,独立自爱的她终于明白,她不需要再找下去了,丈夫之所以离开她,并不是因为她做错了什么,问题而是出在丈夫身上。他最开始爱李楠的独立,后来嫌弃她缺乏情趣。后来爱上何晓芬的热情,却又嫌弃她纠缠。初恋的不幸激发出他的保护欲,却抱怨责任太重。这就是这个男人,所有女人全都爱,而全都爱的潜台词又是,全都不爱。用索取的心态去追求爱情,实质上不过是单方面的满足自我需求。他随时可以抽身而来,又离身而去,他或许永远也感受不到爱情在激情阶段过后的深刻蜕变——在被琐事充满的世间,在共同经历过无数次风雨考验,见证时光变迁,两个人的灵魂真正得以融而为一,在虚无的世间铸造了一个坚实而不可摧毁的基点,共同对抗世界的危险。

  最后真相揭晓,带走丈夫的并不是“白光”,而是一场意外。值得一提的是,葬礼结束后,丧葬人替“丈夫“传达给李楠的道歉,堪称灵性,道歉的口气的确属于丈夫,可是现实里不可能出现”传话“。这种可能出现的”不可能“打破了荧幕,模糊了剧中人物和观众之间的界限,摧毁了观众置身事外的掌控感,使观众与剧中人共同产生命运玄奥与繁复的感受。在贾樟柯《三峡好人》里,餐馆里出现的带着京剧脸谱的演员与此即异曲同工之妙。

  三. 筷子——爱的偏执

  白客饰演的筷子,身上出现了几处十分具有戏剧性的反差,这使得筷子这个角色尽管出场不多,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外表上,筷子是凶恶的,专门讨债,整天打打杀杀。然而他内心却十分柔软。在被铐在警局窗户上时,筷子遇到了同样具有反差的社科院研究员,研究员从长相到举止处处透露着娘,讲到自己的事时还哭鼻子。导演就是通过这个人物将科学界对于“白光”的认识向大家进行讲述,不得不说这是导演叙事技巧高超的又一处例证。可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文气,甚至可以说柔弱的人,他来警局的目的是自首自己杀了自家婆娘,他十分镇静而平常的说出自己杀婆娘的动机和过程——“她肯定是不爱我咯,没有爱情活着有什么意思,她给我放葱,我不吃葱的,我把她掐死了”。这体现了研究员性格中的反社会倾向,在自首完了以后,他最想的竟然是还要再吃一顿火锅,寥寥几笔,这个人物偏执与残暴的一面完全给剖解开来。(Ps.这个演员的表演简直吸睛,可以说是灵魂出演了,观影时请留意。)细心的话大家会留意到研究员这个人和筷子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就要提到电影在塑造人物复杂的内心时有这样一个手法,便是将人物性格或想法的一部分外化成一个新的角色,并让他们之间发生互动从而帮助诠释人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这样的理解,研究员实则是筷子内心的一个投影,也预设了筷子最后将要杀人自寻毁灭的结局。

  回到筷子自身的戏剧性反差上来,筷子对于同性恋人秦山的消失,他耿耿于怀,天天死蹲“杀死”秦山的主持人。在政府缺乏证据无法判刑主持人的情况下,它拿起屠刀为恋人完成了“复仇”。整部电影对于同性之爱的展示上,十分隐晦,但是表意已经是足够充分,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导演高超的视觉语言运用。如果说筷子杀人是为了替秦山复仇,毋宁说是为了否认爱人另有所爱这一事实。正因此,在事实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主持人杀害秦山之时,筷子还是坚信秦山被杀,只有这样他才能将被背叛的愤怒转移到他人身上,同时毁灭自己。这种心理和小三何晓芳何其相同,爱人是死是活,存世与否甚至都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必须确认,对方是绝对爱自己的,在爱中落入了自我的偏执。不同的是,筷子身上表现出了对爱绝对忠贞的“殉情者”倾向。

  四. 刘佳——爱的无知。

  李嘉琪扮演的刘佳一,一个典型叛逆富家女形象,家境优渥,父母感情不和。她偷出户口本跟男朋友登记结婚。她的这种做法揉进了对父母的怨恨和反叛,同时缺乏了一丝坚定。同样因为年纪轻,欠缺独立判断的能力,父母的反对已经让她开始对爱情产生摇摆,而“白光”的权威则更是让她确定不移的相信和男朋友之间没有爱情,因此在男朋友找到她时,她便可以很决绝的说拜拜。男友的问题在于表达的匮乏,多种方式可以表明自己心迹,可到了男友那里,挽回感情的方式却只有“”,他认为人肉体上的亲密可以代替自己传达自己爱意。可没想到这种极端方式只是让对方感到更大的伤害。于是他采取了更加极端的方式,“为对方去死”以表达自己的爱。表达方式的欠缺和对待爱情的轻飘态度共同构成了年轻人寻找到爱情真谛的阻碍。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真实,不自我欺骗、虚饰感情,这也使得他们在最后,得到了彼此相爱的确信。

  一个电影如果只需寥寥数语便能讲清楚的话,那它的也只是这寥寥数语。许多消费性的电影,创作团队煞费苦心的往里塞包袱,这种电影制作起来相对是比较快的,观众看的时候笑哈哈,看完后也很快将其遗忘,因为它浅,它薄儿,没有给观众咀嚼的空间。但一部好的,可以称之为艺术品的电影,它必须是丰富的。引用一句被说烂的老话“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试着提取一个主旨阐释我看到的哈姆雷特。

  爱情与婚姻

  由爱情走向婚姻,必然意味着一步步从激烈走向平淡,从幻想踏入现实。鲜花浪漫被财米油盐所替代,脑海中完美配偶的幻想被近距离接触后发现的数不胜数的毛病打破。你曾经奉为“天人”的人,如今却当着你的面开着门拉屎,提着菜篮子在菜市场跟摊贩讨价还价。人生最大的幻灭莫过于此。难怪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我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扪心自问,爱情真得仅仅如此了吗?激情真的能够完全涵盖并代表爱情吗?也难怪,人总是更容易发现天空的烟火,忽略水底的漩涡。那浮在水上的部分轻易被所有人看到从而铭记,而水面下的庞大和幽微却被遗忘,甚至对其完全“无知”。殊不知对内部做深遂的追索,方能让人获得最本质的洞悟,接受自然给予人类最慷慨的馈赠。毕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激情的奴隶,而只有少数人可以不断追溯,成为深情的主人。只不过这种追溯需要悟性,也需要修炼,与其获得难度相对应的是酬劳的丰厚。

  武文学的婚姻看似平静,实则是掩耳盗铃,妻子张燕的痛苦程度已经到了不得已向其他男人寻求宣泄的程度。而在“白光”之前,最可悲的是不自知,如果没有这道白光,武文学很可能就永远生活在自我欺骗的良好感觉中,这种将问题遮盖起来以充作没有问题的做法,鲁迅先生早在我国国民的情性中极早的发现并揭露了出来,可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如此,因为我们实在太脆弱,以至于无法面对真相。武文学这个人物的代表性是十分广泛的,当然这个人物也是可爱的,当人们勇敢的撕开遮羞布时,正视问题时,才能够真正开始着手于解决问题。当在令人心动的诱惑面前,内心经过百折千回的摇摆,千百次想要屈服,最终还是克制住,方显露出人性的真实和坚守的可贵,方才具备将君子前面的伪字拿掉的资格。

  当然,文中的赵峰与其妻子发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类似美国的戒酒会一般,将内心的龌龊向众人袒露,被曝光的龌龊被大家净化掉了,同时也是将其合理掉了,他们的做法显露出鲜受道德约束的西式风格,既然婚姻的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小,干脆取得配偶的知情同意,废除掉夫妻双方的忠实义务。

  婚姻强调了爱情的责任与义务,爱情则滋养了婚姻的存续。从此意义上,李楠的婚姻早已是名存实亡,丈夫留恋于不同女人之间,他对于爱情的认识停留在享受追求的过程和欢愉的时刻,当情欲减退,宴会散场,他便匆忙逃去。这样的男人惧怕责任,也无法担当起责任,跟这样的男人步入婚姻是可怕的,因为他求爱时作出的承诺不可轻信,它的有效期实在太短,轻信的结果就是注定惨淡的收场。

  充满危险的工作,男同性恋,偏执,单拿出一点,在中国当下的社会环境下谈婚论嫁都十分困难,当这几个标签融合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连谈论他的未来都变的幽暗。筷子选择断送自己的未来,与其本身明白在周边环境的倾轧下,他根本没有呼吸的空间不无关系。

  在病床上,男友被包裹成粽子,刘佳一说出了自己心里话,男友的以死明志换来的是刘佳一无论风雨都照顾他的承诺,她究竟是一时兴起还是矢志不渝,这一切都不好说,但此时此刻,两人厮守的意愿如此强烈,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导演给出的答案,二人将以这种姿态进入婚姻。

  四人的爱情问题各不相同,采取的态度与方式也不相同,展现出了爱情的差异性,然而芸芸众生在爱情刚刚来临时,难掩的悸动,在爱情死去时的失魂落魄的悼念,在爱情中迷失时的迷惘,这些感受都是相通的。“白光”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导演的回答说是一种象征,“有的人将其解读成时光,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年幼时一同的玩伴、初恋现在早已不在联系,曾经多么要好发誓永远在一起,如今都已天各一方,音信全无,长大的过程就是失散的过程,他们就是我们的,被时光抓走的人。”这个说法让人点赞,而我本人更愿意将“白光”认为是一种最高意志,当然作品的最高意志便是导演的创作意图,通观全局,不难发现,“白光”作为一种终极审判的力量,它来了,它审判,它回答。

  《被光抓走的人》观后感及影评【5】

  影片的前提是一个非常荒诞的设定,有一天在全球各个地方产生了几秒钟奇妙的光束,光束过后有部分人消失了。

  去了哪里不知道,活着还是死了不知道。

  经过许多科学家们的分析,和消失人群的客观规律,大家推测,被光抓走的人都是相爱的人们。

  电影叫《被光抓走的人》,然而演绎的都是被剩下的那些人们。

  这套路,简直就是奇葩说的一道辩题,尤其是有马东的声音和李诞的客串,这不就是奇葩星球的一项新政策吗……

  这道题要辩的是什么呢?这道题要辩的是:

  是主观产生爱情还是客观生产爱情。

  开场就是已婚已育夫妻武文学(黄渤)和张燕(谭卓)的起床戏,武文学醒了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烟,熏醒了老婆,在抱怨下不情愿地掐灭了烟,嘴里的那一声似有似无的嘟囔是婚姻生活里偏弱男性的仪式性反抗,并不求结果。

  随后两人开始房事,很自然地都用手抵住床头,为的是不让老旧的床发出声响,怕吵醒隔壁的孩子。

  期间张燕聊起了武文学评职称的事情,这一点点随机的情趣就像刚刚点着的演一样被熄灭了。在我的理解,武文学的勃起可能不出于性致,而是早上的自然反应,张燕的担忧,是中年夫妻最常见窘迫,压住了家中吱呀作响的床头,压不住社会中的人情事故。

  这段精彩不仅仅在于表演,同时也给电影奠定了一个很重要的基调,真实。

  为了这种真实,创作团队很大胆,在于他们采用了非常毛线的光影处理方法,几乎趋近于自然光。

  当然现在社会题材、写实风格的作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欢迎,这一转变让人欣喜的是摄影、美术和灯光也越来越趋向真实感而非流行了许久的大片感。

  而更加显著的其实是摄影和美术,你可以看到《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片子,市井气息以及生活的合理化做得非常接地气了,然而灯光依然会有一个矛盾,那就是照顾角色和剧情的逻辑光源。

  这可以理解,当观众看电影时候,当然非常需要看清楚演员的脸,或者剧情中所有的细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观影习惯。

  然而如果更趋近于现实的话,你可以设想在拉着窗帘关着窗的房间里,没有开灯的室内,那种更接近于肉眼和记忆的环境的样子,在这部影片中被呈现出来了。我并不能说谁好谁不好,确实有些镜头中是看不到观众想看的内容的,但可以被联想,个人觉得,也挺好。

  这种压迫性很强的真实感,向上追溯,是简历在一个荒诞脑洞的前提下,会佩服导演,并不是把一个噱头做足,而是以此为起点来探讨当代社会中我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这种聪明很难得,和我看库斯图里卡的《地下》非常相似,没看的时候读剧情梗概,哇,那是多么绝妙的一个想法啊,为了革命一群人不得不委身藏于地下,生产劳动希望革命的成功,而这一切被他们唯一和地上世界联系的同志利用背叛,这里面的冲突和纠葛想想都太精彩。

  然而库斯图里卡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这上面,而同样用了绝大部分篇幅探讨在这荒诞前提下人们信仰和生存的意义。

  这种强迫很强的真实感,向下,延伸到四五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上面。

  导演的意图很明确,他想尽量多地照顾到可以思考到的类别,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夫妇、丈夫频繁出轨的即将离婚妻子、年轻冲动的小情侣、不敢逾越红线的隐秘同性爱人、开放关系的夫妇们、病态爱妻的年轻科学家。

  其中黄渤和谭卓饰演的这一对夫妇是主线人物,其他各组人物笔墨渐弱。

  可以理解,毕竟似乎大都并不属于社会所弘扬的主流价值观。

  白客饰演的小混混让我眼前一亮,那股子狠劲儿是用来武装自己来面对这个社会的,骨子里却是不敢承认同性倾向的懦弱,所以那痞气和戾气是假的,表面的,不多不少正正好。

  王珞丹饰演的丈夫频繁出轨的妻子,似乎和白客的人物有些重叠,内心爱着,嘴上不认,面对一个又一个浮现出来的小三小四们,一点点打开自己对丈夫真实的情感,中规中矩,在这个大群像里比较下弱了点。

  焦俊艳很惊艳,宾馆里和武文学的一段戏看似简单,却很复杂,让我想起了吕乐的电影《小说》里,王彤和王志文在宾馆里的一夜。焦俊艳在这场戏中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如果今天我们上床了,我可能就不爱你了,也许现在我已经不爱你了”似乎就萦绕耳边。

  既然说到这里,不如说说所有片段的影子。

  王珞丹丈夫不断出现的情人们,让我想起了娄烨的《浮城谜事》中秦昊所扮演的角色;

  黄渤和谭卓的中年夫妻,让我想起了许鞍华《男人四十》中张学友和梅姑;

  黄觉让我想起了一本书,《邻人之妻》。其中一个章节里也有这样一个领袖人物带领小群体的人们打破禁忌。那个递出来的玻璃碗,让我想起了李安的《冰风暴》,同样的玻璃碗不同的里面是钥匙。

  唯一觉得有些遗憾的,大概就是主题过于单一,只探讨了相不相信主观的爱,会不会被客观的约定所干扰,不喜欢的是那对小情侣,有些像无头苍蝇。

  片尾有一个长镜头,黄渤和谭卓在厨房热饭,文琪饰演的女儿从厕所出来,再简单不过的一场生活戏,难在从中看到生活,画幅和构图让我想起了《海上花》中梁朝伟醉酒闹事的一段,似乎什么也没看到,又似乎什么都看到了。